正文 第36章 巢起巢落篇(11)(1 / 3)

在西城區一處老式居民樓內,記者見到了72歲的陳淩霞老人。她說:“兒子擅自去了冰心的紀念碑,自己也很生氣。今年5月,得知離婚判決後,病倒了一段時間,讓兒子著急了。多年來,自己一直生活在陰影中。但考慮到婆婆冰心的名譽,一直忍著,從沒有對外說過丈夫的“家醜”。一起生活40年,風風雨雨都過來了,為什麼七老八十還要鬧著離婚?”陳淩霞說:“我是一個傳統家庭觀念的人,不能接受第三者。直到今天,我還想挽回這個家。如果老吳回心轉意,我既往不咎。”撥打吳平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事情經媒體報道後,輿論一片嘩然,吳山受到多方指責,對此他表示接受,並向公眾道歉,說是“無奈之舉,接受大家的責罵。”

2日晚,記者聯係到冰心的小女兒吳青,現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的吳青說,當知曉紀念碑被“塗鴉”一事後,感到十分痛心。曾經與母親冰心生命重疊63年間,深知父母一生淡泊名利,從來不會為自己爭取待遇,一有錢就捐,捐給教育辦學,捐給災民。就連99歲壽辰時,母親出版了《冰心全集》,9萬多元的稿費也全數捐獻給吳青創建的農家女學校。她說需要澄清一些新聞報道中關於冰心房產的說法不準確,所謂的11處房產並不存在,是不負責任的道聽途說。

冰心老人不是一位旗袍加咖啡的太太,而是倡導“愛的哲學”的天使,她的代表作《寄小讀者》,曾經教育、陶冶了幾代青少年的心靈情操。在吳山姑姑吳青的廳堂裏,還懸掛著老人為愛女親筆題寫的“天地有正氣,人間不夕陽”的墨寶。

冰心文學館館長王炳根說:“冰心是一位真誠、善良,充滿愛心的老人,對子女的教育也很盡心。但每個人的道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愛的教育能否實現,不取決於父母與長輩。這一事件發生後,冰心的形象、喜愛冰心作品的讀者,感情都會受到傷害。在人們普遍對真誠與道德水平表示擔憂的當下,這一事件令人心痛,也令人深思。”

吳山應該知道,奶奶冰心在戰火硝煙,顛沛流離中含辛茹苦帶著兒女們如何到處奔波,“文革”中一家八口,分散八處勞動改造。奶奶於1999年2月仙逝,那時身為長子你的父親,已年過花甲,應承繼父母衣缽走自己的路。

有多少孩子們手捧《致小讀者》,在冰心奶奶耳濡目染下,自律自強闖出自己成名成家的坦途,又有多少人自暴自棄,一事無成,銷聲匿跡,這已無法統計,唯一顛撲不破的道理是,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對於各自的“家事”,他人不應妄加評論。但是無論自家有多少辛酸、苦澀、糾結,作為亡靈的冰心老人決不能當成訴求的道具。因為冰心不僅是吳山的奶奶,更是全社會的文化靈魂,文化遺產。你吳山可以不敬仰和敬畏冰心,卻沒有資格公然挑戰並傷害大眾的文化感情和景仰敬畏之心。

靈台、靈堂、靈位,是國人祭祖、哀思、緬懷心靈棲息的神聖殿堂,更是血脈相承,子孫後人代代相傳的靈魂象征。那鮮紅的漆不僅潑在你割舍不掉的血緣親人墓碑上,而是血淋淋的爆灑在億萬人的心坎上,抹不去擦不掉!絕非幾聲道歉能安撫的。

人們不禁發問,當今人生百態,世俗萬千,任何後人家庭一旦出現紛爭、意外,是否就會仿效吳山砸墓潑漆?孝悌人倫,豈非蕩然無存。先輩老人九泉之下,天堂之上如何安寧?

有的人有美滿幸福的家庭,有的人卻是殘缺苦澀的家庭,難道這一切都得上一輩人來承擔教養責任?

當下中國為什麼不少“最美”故事、“最美”人物,屢屢在平凡人中發生?敢問某些“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中人,有何感悟?

吳山已成“名人”,但他的作為,輿論界的回答是:“鄙視、唾棄、不答應!”君不見,與無聲處,仍能聽到良知與人性湧動的聲音。

花樣年華,人亡巢空

一己悲劇,幾多反思

事發安徽涇縣,“8·12”殺人埋屍案原本僅是一個人口失蹤報警,但是,警方調查發現,失蹤女子很可能已遇害,而且犯罪嫌疑人就是死者的妹婿。凶殺案的背後,是婚外情導致的錯綜複雜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