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酸雨(1 / 2)

酸雨是隨著大工業的興起降臨人間的。它主要是由大氣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雨、雪作用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隨雨雪降落到地麵。現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降水的含酸量要比100多年前未受汙染的雨水含酸量高出幾十、幾百甚至幾千倍。

什麼是酸雨

我們所講的酸雨是指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pH值小於5.65的酸性降水。隨著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這樣的降水開始出現,並且逐年增多。它已經開始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及人類自己了。

最早的發現

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分析了倫敦市雨水成分,發現它呈酸性,而農村雨水中的酸性不大,郊區的雨水則略呈酸性,於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中提出“酸雨”這一名詞。

酸雨的形成

酸雨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燃燒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一係列成雲致雨過程而形成的。美國每年車輛排放的氮氧化物約占氮氧化物總量的50%以上。我國的氮氧化物主要來自火力發電廠。

關注酸雨

1972年,瑞典政府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了酸雨的報告,從此更多的國家開始關注酸雨,研究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世界三大酸雨區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區,一是以德、法、英等國家為中心,涉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二是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了覆蓋四川、廣東、湖南、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

酸雨襲擊

令人震驚的是,南極也觀測到了酸雨,而且是比較強的酸雨。例如,我國南極長城站1998年4月曾先後8次觀測到酸雨,長城站的鐵質房屋和塔台被鏽蝕得外層剝落,有的不得不進行更新,為了減緩腐蝕,每年要刷2次~3次油漆。

對植物的危害

當酸雨降落到植物上,就會破壞植物葉子表麵的蠟質保護層,幹擾蒸騰作用和氣體交換,進而向植物葉子內部擴散,使植物中毒,減弱其光合作用,降低種子的發芽率和產量,嚴重的會使植物中毒死亡。

對土壤的危害

酸雨還會毀滅土壤中的微生物,使有機物分解變慢,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酸雨還可以和土壤裏的一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可以使土壤中的鋁滲透出來,對生物產生毒害,酸化了的土壤中的養分也會大大流失。

對人類的危害

根據科學家估計,因酸雨的危害,每年要奪走7 500人~12 000人的生命。北歐某些國家的嬰兒因飲用酸化的井水而腹瀉不止,不少人還因酸雨得眼疾、結腸癌、老年性癡呆以及其他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