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漢語向世界展示中國軟實力(1 / 1)

回顧古今中外的曆史不難看出,語言一直是帝國興衰的晴雨表。曆史上,拉丁語、法語和英語都曾盛極一時,成為政治家、商人和遊客的通用語言。

如今隨著中國這個經濟強國的崛起,漢語熱在西方不斷升溫。它的興起是否會威脅到英語的統治地位?世界半數國家的年輕一代熱心學習漢語這門高深的“未來語言”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假設並非毫無理由。

希伯來大學工商管理係的大二學生塔爾·圖爾格曼說:“漢語是一門很有前途的語言,我相信它會給我帶來很多機會。如果可以,我願意到中國工作。”

圖爾格曼的開放跟父輩一代截然不同。過去的幾十年,他們曾用恐懼和疑慮的目光看待中國。今天的以色列,年輕人對中國文化和語言懷有濃厚興趣,成群結隊地來遊曆這個東方大國。

漢語風不僅限於以色列,它刮遍了大半個地球。美國人出於了解中國這個崛起的經濟大國的願望,對學習漢語興趣濃厚,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拉丁美洲,巴拿馬議會討論通過將漢語列為公、私立學校的必修課,阿根廷許多學校都進行了漢語試點教學;歐洲人為了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占據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也開始學習漢語,新近刮起了漢語熱的西班牙則出現了漢語教師嚴重不足的現象。

中國正處於所謂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階段,它成為巨大的世界工廠,向全球半數國家供應汽車、服裝、家電、玩具和其他消費品。

另一方麵,能源的缺乏讓這個上升中的經濟大國越過國境,向全世界尤其是非洲大陸廣泛延伸。截至2007年,已有5000多家中國企業在172個國家投資。

經濟實力的增強、漢語熱在西方和其他地區的興起,使中國決定利用這個機遇。中國已經著手在一些國家的大學建立孔子學院,並且向提出申請的院校提供教學資料,派出教師。從2004年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首爾掛牌至今,擁有孔子學院的國家已經過百。到2010年,將有1億左右的外國人學習漢語。

部分專家認為,除傳播中國文化外,漢語學院及教師網絡的廣泛建立是中國政府為重塑國家形象所製定的戰略的一部分,漢語是中國發揮“軟實力”的絕佳工具。

《漢語速成》走紅APEC利馬峰會

2008年11月,在南美洲秘魯舉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令人驚奇的是,唱響了《東方紅》,暢銷了《漢語速成》。

“朋友來了不僅有好酒,而且還有家鄉話。”為了向中國主席胡錦濤表達善意,一些拉美國家總統捧著《漢語速成》“速成漢語”,嚐試著說了幾句漢語。在全球陷入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作為世界上最大和最有活力的市場的領導人,胡錦濤主席此次拉美之行獲得了成功。

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向來對中國的改革政策讚賞有加。在胡錦濤主席訪古期間,他用漢語演唱了一段歌頌毛澤東的中國歌曲《東方紅》。據勞爾本人介紹,這首歌是他1953年出席世界青年聯歡節時學會的。

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2008年11月19日在總統府為胡錦濤主席舉行的歡迎宴會期間,在發表講話時說了幾句漢語。他用拚音拚讀了一段講演稿,但即使這樣,也成功了。

據秘魯媒體報道,胡錦濤主席手裏也有一份同樣的中文稿子,這樣在阿蘭·加西亞用漢語演講的時候,胡錦濤主席可以理解他演講的內容。

在胡錦濤主席此次訪問的拉美各國中,唯一沒有說幾句漢語的是哥斯達黎加總統奧斯卡·阿裏亞斯,至少他沒有當眾說漢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掌握了漢語的人就能夠擁有成億的談話對象。

此外,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還是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

近幾年來,中國與拉美地區的年均貿易增長率保持在40%左右,2007年更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曆史最高水平。

但貿易並不是中國在拉美的唯一興趣。胡錦濤主席2008年11月20日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願同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一起,“努力構築雙方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全麵合作夥伴關係”。

如果阿蘭·加西亞把《漢語速成》學得再好一些的話,也許他的演講會更流利,語調會更豐富,但更重要的是,他加強雙邊貿易的願望顯得更加強烈。在本屆APEC利馬峰會期間,在利馬聽到的漢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孟斯詠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