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
1998年6月1日,恰好在“兒童節”當天,以“關愛生命健康,服務全球華人”為主旨的《中華醫藥》欄目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CCTV-4)呱呱墜地。欄目從一個幼稚的孩童經曆了10年的成長,雖然大多數經過10歲的電視欄目,都會進入未老先衰的周期,但《中華醫藥》至今卻依然是全國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翹楚,生機依然,方興未艾。
據央視—索福瑞統計數據,《中華醫藥》欄目在2007年全年平均收視率高居全國同類欄目的收視榜首,在中央電視台全台節目綜合評估評比中連續三個季度名列中文國際頻道第一名,欄目先後獲中宣部頒發的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宣傳先進集體稱號,中國廣播電視節目獎優秀欄目、優秀節目(政府獎)一等獎、二等獎,全國少數民族電視藝術“駿馬獎”(政府獎)專題紀錄片類評委會特別獎,三次獲中央電視台年度優秀欄目獎、年度優秀節目獎,多次獲中央電視台“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稱號……十年,欄目成為既“叫好”又“叫座”,“老百姓”和“老同誌”、國內觀眾和國外觀眾普遍認可的一檔“雅俗共賞”的品牌欄目。
據欄目創辦者回憶,《中華醫藥》欄目開播當天,許多工作人員都守候在電話機前,焦急地等待接聽海內外觀眾的第一個反饋電話,而今,欄目已經回複了海內外來信近8萬多封,電話近20萬個,電子郵件近3萬封。在世界各地,在能夠收看到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地方,觀眾們對這個充滿濃厚中華文化氣息的健康養生欄目都表現出越來越不衰減的熱情和興味。
《中華醫藥》欄目之所以能夠在這麼長期的播出中,曆久彌新,廣受歡迎,主要體現了這樣幾個鮮明特點:
一、貫注了關愛健康、關愛生命的生活態度
《中華醫藥》迄今為止唯一的主持人和現任製片人洪濤曾經在央視網的個人主頁上寫過這樣一段話:“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珍貴的。有時也許為了體現它的價值,我們過於追求物質與虛榮,而忽視了它的根本。拋開一切身外之物,其實,擁有健康,才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這段話,實際上也成為貫穿在整個《中華醫藥》中的生命態度。
也可能正是這種態度,使節目的製作者們能夠抵禦媒介環境變化的各種誘惑,能夠以一種對生命和健康的珍重和關懷,堅持“愛心和責任感”,懷揣著一顆“仁心”,為人們提供各種享受生活健康、珍惜生命價值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天長日久,耐過寂寞之後,這種生命觀逐漸贏得了觀眾的關注、認可、積聚,成為中國電視欄目中少有的用耐心和真誠建造品牌的案例。
在《中華醫藥》中,處處都體現了對生命和健康的悉心關愛。如欄目為紀念“六一”國際兒童節製作的《共享童年的陽光》、為世界艾滋病日製作的《挑戰艾滋病》、為現代上班族製作《關注疲勞》、關注乳腺疾病高發製作的《遭遇乳腺》、關注孤獨症兒童製作的《孤獨的記錄》等,節目不僅告訴觀眾如何對待疾病和健康風險,同時也展現親情、愛情、友情對於人們戰勝危機的精神作用,既是對處在生命威脅中的人們的提醒、關懷和引導,也是對人們走出生命黑暗,攜手戰勝生命的敵人的一種精神支撐。在此次汶川地震特別節目中,醫護人員舍己為人、普通市民關心災民的場景,在闡釋“地震無情,人間有愛”主題的同時,也彰顯了欄目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的價值觀。
正如生命健康是需要一天天的細致嗬護和關懷一樣,關於生命和健康的電視欄目也在這種耐心中慢慢長成,而觀眾則在這種培育中,不僅形成了對欄目的忠誠,也形成了對生命態度的一種建構。中醫藥傳統的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精神和德行,以及人與疾病鬥爭的自強不息的堅韌意誌都體現了節目的人文價值。這正是欄目10年來成長的精神內核。
二、豐富的務實致用的節目內容
對於媒介來說,信息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對於觀眾的“價值”,所有精神層麵意義的傳達都依賴於功能性價值的提供。《中華醫藥》在這一點上,秉承“播撒傳統醫藥文化,潤澤四海生命健康”的宗旨,充分體現了服務節目的主體功能。它在信息的有用性、傳達的通俗性、形式的簡潔性方麵體現了自己獨特的內容競爭力。
央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華醫藥〉欄目改版研究報告》顯示,全體觀眾對於“關於中醫藥知識與中華傳統文化的介紹”有較高的期待,可見對於《中華醫藥》這樣的健康服務類欄目來說,致用是觀眾最大的需求。正是在這種需求基礎上,《中華醫藥》播出了數以百計的中醫名家的健康養生經驗,節目中介紹的中醫特色專科,範圍更是覆蓋了全國各省知名中醫院,成為海內外觀眾求醫問藥的重要指南。欄目在10年的節目製作過程中,尋訪了眾多國醫泰鬥,采訪了各式健康人物,展示了千奇百怪的各種疾病,也見證了眾多醫學奇跡,解答了如何防範治療各種常見疾病,如肺癌、胃癌、心腦血管疾病等以及各種疑難雜症的知識,也推薦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技巧,還為“亞健康”、“過勞死”、美容這些當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