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鄭家小妹(1 / 3)

鄭家小妹沉著臉領著自家哥哥的耳朵往家裏走去,幾個小頑童嬉笑著跟在身後,不時的對著鄭國泰做鬼臉,兩旁不少路人驚訝的看著他們,不時就有人問,這女子是何人?看她打扮年齡明明是還沒及笄的幼女,這男人又是何人?這唱得算是那一出?

一旁賣菜的婆子就告訴他們,那女子就是這大興有名的潑辣戶,鄭家小妹。讓她拎著的是她的嫡親的哥哥鄭國泰鄭大官人。

那年輕的後生一聽,什麼?妹妹欺負哥哥!女人欺負男人!號稱禮儀之邦,****上國,天子腳下,竟然,竟然有此等跋扈女子,真是叔叔可忍,嬸嬸不能忍,於是便快步追了上去,這一快旁邊就有人發現了,這年輕的小後生竟然一條腿有點跛。

隻見那小後生拖著有點跛的後腿,義憤填膺的,理直氣壯的,欄在了鄭家這兄妹兩的前麵,想要給鄭家這個小妹說說什麼是長兄如父,什麼是兄友妹恭。。。。。

就當大家認為這裏最少也要發生點交通堵塞的時候,鄭家小妹居然,居然看也沒看一眼欄路的小後生,連速度也沒減就這麼直接給繞了過去!

無視!赤果果的無視!徹徹底底的無視!從出生到現在小後生從來沒這麼給人徹底的無視過!於是小後生怒了!他再次欄在了鄭家兄妹的前麵,並伸出了食指指著鄭家小妹的麵門,“你。。。。。你。。。。。你。。。。。”這位小後生悲憤的說不出話來!

按理說鄭家小妹這回總會發現有這麼個人,找她有話要說了吧。但是有句話怎麼說的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結果往往會出乎意外。鄭家小妹給我們用事實證明了這句話正確性。她,又把那個小後生繞了過去!

小後生覺的很悲憤!但其實鄭家小妹是無辜的!

真的,她是真的不是有心要無視這個熱血小後生的,如果她能知道以後的事,那麼她一定比這小年輕更加悲憤。如果那個時候能再給她穿越一次,她一定會認真的看看這個小後生,然後很禮貌的很誠懇的聆聽他得教誨,然後乖乖的回家吃飯!那麼結果是我們的故事也就說不下去了,但顯然老天爺是要站在我們廣大人民群眾的一邊的(大家要看故事)所以她沒有能再次穿越。所以曆史的車輪開始滾滾轉動。。。。。。

有人要問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鄭家小妹無視了那小後生呢?

其實也沒什麼。隻是她當時心情很不好,不是一般的不好,而是極度的不好!她在心裏豎著中指罵老天!

你說你個老天爺你搞什麼飛機?想她何緦盈在21世紀雖然隻是個孤兒,在孤兒院裏長大,活到二十多歲,這寒窗苦讀十二年,沒後台,沒花錢,好不容易一路過關斬將考入軍校,誰知道這剛畢業就在一次休假,去銀線山徒步的時候莫名其妙的來到了這大明朝,成了個還是女幼童的鄭家小妹。

老天爺,你搞什麼?你說不管是和尚的六道輪回,還是牛鼻子的孟婆湯,怎麼就不給姑奶奶我來一個?現在算什麼?活著?身體不是我的!死了?也不能算吧畢竟自己還能沒事曬個陽光浴。重新投胎?貌似醒來已經十歲的鄭月蟬了,奪舍?有點靠譜。。。。。

好吧,你是老天爺,你最大想玩誰就玩誰好了吧。她何緦盈認了,以後就是鄭月蟬了!就當她剛剛認命後不久,鄭家小妹的母親艾氏過世了。接下來她悲催的發現自己又給老天爺唰了,鄭家老父是個不知銀錢,不懂世務的所謂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還是那種死要麵子的主!

葬禮上鄭父毫無主張,事事受人擺布,鄭艾氏病著的時候沒見到什麼親戚,鄭艾氏一咽氣,這一咽氣,七大姑八大姨的全冒了出來,而年僅十歲的她在各個長輩的壓製下隻能眼睜睜得看著這些親戚忽悠著鄭父操辦這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超豪華葬禮。

如棺材店老板說,鄭叔我是你二伯的三姨奶奶的娘家侄子的三兒子二楞子,小時候您和艾嬸子還抱過呀,到現在我還記得艾嬸子為人怎麼怎麼好,現在過世了要盡點孝心,這一應葬禮用品就全在我那拿吧,鄭叔你放心一定給艾嬸子這最後一件事上給辦得體體麵麵。

於是在他店裏庫存了好幾年的那個檀香木棺材,就拿了過來,當然鄭父為此花了家裏一半的家當。

別人一看行呀,於是鄭家三姑奶奶家的小姑的六姑娘說,艾舅媽平生最愛禮佛,這過世了,不叫尼姑來念念經,怎麼能讓她走得舒坦呢,於是後山尼姑庵的尼姑就呼啦啦來了十幾個要給鄭艾氏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

這鄭艾氏娘家一看好麼這都忙上了,於是也不甘示弱,鄭艾氏娘家兄弟的嫂子的侄子說,這別的多好了最最要緊的寶地怎麼樣了?這可不是小事,要是地方不好會禍及子孫的,選好了子孫會飛黃騰達,鄭父一聽深以為然,問他可有高人?於是遠在京城白雲觀的道士傳說中給先皇看過寶地的給請來了。。。。。。

這樣一圈下來的結果是鄭艾氏風風光光的葬了,而鄭家送葬回來後就揭不開鍋了。。。。。。

送葬結束後,各家掌櫃拿著賬單來結賬,這時候鄭父傻眼了,五百多兩銀子!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當時的物價一鬥米才兩錢銀,明代的一鬥約有十點七公升,每公大米在一點八斤左右,每鬥有大米二十斤左右。這一般市井人家一年的開銷也就在二十多兩。

而鄭家雖然祖上有點資產,可到了鄭父這代,所剩無幾,鄭家老太爺過世後弟兄幾個就分家了,鄭父又非長子,分到的家產原本就不多。

這分家後鄭父雖然是個大手大腳的主,還好鄭艾氏是個能管家的,不但勉強維持著書香門第的體麵,還有點餘錢送鄭國泰去了縣學。

鄭艾氏過世的時候家裏餘銀隻有三百多兩,這兩百兩的虧空怎麼辦?鄭父想央這那些個掌櫃親戚寬限一些時日,等莊子上秋糧收後給,誰知道這個時候,哪些個親戚都不依了,冷嘲熱諷的譏刺他沒錢亂擺譜,又有狠得當時就嚷嚷著要拉著鄭父去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