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秦始皇駕崩(1 / 2)

公元前210年九月。特麼對於+我隻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

秦宮裏放出“始皇帝駕崩,二世皇帝胡亥即位,大赦天下”的皇榜。

彼時的天下,除了秦相李斯、宦官趙高、與二世胡亥之外,知道“秦始皇駕崩真相”的便隻有紫嫣。

真相實為,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七月的丙寅日,駕崩於巡行途中的“沙丘”。

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便寫好一封遺詔,令“長子扶蘇,回鹹陽即朕位”。趙高卻趁機篡權,秘不發喪,並與秦始皇的小兒子公子胡亥,一起密謀了一場篡改皇帝遺詔的陰謀。

丞相李斯擔心皇帝在途中忽然駕崩,恐遭眾皇子和各地乘機製造兵變。且又害怕扶蘇一旦回朝,會危及其在朝野中的權利和地位。便接受宦官趙高的建議,對皇帝駕崩一事,秘不發喪。

趙高,是秦始皇最為親信的宦官,服侍始皇帝多年,平日德高望重的大臣見了,也要讓其三分。因其曾經教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學習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一直很喜歡他。這一番密謀的結果,就是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即皇帝位”。

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一如既往的,按照皇帝用膳時間,每日獻上三膳;隨行的文武百官,依舊像往常一樣向皇上奏事。趙高則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簽。隻有李斯、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始皇寵信的宦官能接近轀輬車。

趙高又寫了一封密信給秦始皇的長公子扶蘇和掌管軍權的將軍蒙恬,一一列舉他們的罪狀,賜他們自殺。

一回到秦都鹹陽,趙高便向天下昭告皇帝仙逝的消息。繼而,令時年二十一歲的秦二世胡亥登基。趙高則擔任郎中令,執掌朝廷大權。

【公元前210年九月】,秦始皇被安葬於酈山皇陵。這驪山皇陵,始建於秦始皇登基之初,到統一天下七年之時,每年動用全國各地七十多萬徒役,(當時全國總人口不過2000萬),曆時三十餘年建造而成。

鑿地三重泉水之深,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世間奇珍異寶盡數搬進陵墓。

內部裝修極盡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做成百川江海,並且滿布機關,如有人挖墓,隻要一走近便會被即刻射死。頂壁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下麵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以保長久不熄。

秦二世下令,曾經服侍過秦始皇的後宮嬪妃,凡是未誕子嗣的,全部殉葬。因為工匠製造了機械,墓中所藏寶物盡知,難免會泄露於世,秦二世聽從趙高建議,於秦始皇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之後,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又把墓地最外麵的一道門放下來,工匠們全部被封閉其中,無一逃出。

秦二世又與趙高密謀,誅殺了對他即位表示懷疑和不滿的皇子和大臣們。整個皇族和朝野為之震驚恐慌。朝堂上,但凡“進諫者”,皆被認為是誹謗,官員們為保住祿位而一味趨炎附勢。

兩個月前(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大舉征用九百農夫去戍守漁陽,陳勝也在征發之列,並被任命為帶隊屯長。被征農民在兩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趕赴漁陽。

當行至蘄縣大澤鄉時,遇到連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無法通行。眼看抵達漁陽的期限將至,按大秦律法,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一律處斬。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