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圖書館學·信息學·編輯學編(3)(1 / 3)

當前,我國貧富差距較大已是一客觀不爭的社會事實。社會安全閥機製則起著調適貧富差距的作用,從而緩解了貧富差距所可能導致的利益和社會衝突,維持和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15]。彭遠春立足於貧富差距較大的客觀現實,著重對現有社會安全閥機製進行分析,並指出在健全和完善相應社會安全閥機製的基礎上消除較大的貧富差距。社會安全閥機製對於調適目前我國貧富差距較大所可能帶來的社會衝突與社會矛盾激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具體社會安全閥機製而言,社會流動機製和合法利益表達機製尚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這需要社會各界作長期共同努力,進而構築健全、完善的社會安全閥體係。

朱智文認為,單純依賴調整結構,轉移農民,減輕負擔的辦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 問題[16]。從“十一五” 開始,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三農” 問題放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統籌考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在投資上向“三農” 傾斜,把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作為製定經濟社會政策的重要原則,更加積極地支持“三農” 發展。

王宗禮認為,近年來,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收入差距的拉大和權利不平等相互疊加、相互加強,已經成了我國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的不和諧因素[17]。因此,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建立和完善維護社會公平的體製和機製,促進充分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加快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對於縮小收入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的收入差距擴大與權利的不平等現象有一定關係,與公共決策和公共管理過程的某些弊端有一定關係,因此,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就成為縮小收入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宋光輝在較為係統地歸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經濟學研究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城鄉收入差距的成因[18]。文章集中探討了三個方麵的問題:(1) 城鄉收入差距變動及其趨勢;(2) 城鄉收入差距產生的原因,對於嚴格的戶籍管製、城鄉人均資產占有的不均、農副產品相對價格上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進行了分析;(3) 今後應進一步關注的領域。

孫百才連續發表的2篇文章對教育與收入分配等進行了研究。認為教育擴展對收入分配具有重要的影響[19]。城鄉教育差距是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0]。他分析了中國的城鄉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並構造了城鄉教育差距指數,使用2000年的跨地區截麵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提出農村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將公共教育經費向農村教育傾斜,提高農村教育的辦學質量,通過分配教育服務來縮小城鄉教育和收入差距。

優先發展農村教育,將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我國城鄉經濟均衡發展的有效突破口。農村的教育發展與經費投入有極大的關係,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教育觀念、教育決策、教育法規等也是影響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國貧富分化的進程中出現了貧富分化的階層化,周振超、商愛玲通過對農業勞動者和失業者兩個低收入階層的現狀及加入WTO後所麵臨的雙重挑戰的分析,指出貧富分化的階層化阻礙了合理的社會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的出現,並對如何完善我國現行的利益表達途徑和處理矛盾的手段以及方式的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中央即將啟動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措施,將圍繞增加社會公平進行。

三、簡要評述及幾點認識

(一) 甘肅省代表性理論刊物所刊發的文章大部分學術質量較高,是積極、健康、向上的

在很大程度上關注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尤其是民生問題的研究更為突出。但由於刊物都是隸屬相關單位,在很大程度上要為構建和發展學科建設而服務,文史哲較強的本科院校學報未必過多刊發應用學科研究論文。如表1所示,7種刊物所刊發民生問題的論文153篇中,《甘肅理論學刊》 以較高的篇幅位居第一;但有些刊物這類內容的采稿率就很少。這種滯後性反映了一種現實,即一所大學長期積累的強勢學科支撐下的社科類學報,應該如何以更多的目光關注社會、關注重大的現實理論問題。這一問題值得期刊界認真思考。

(二) 編輯的角色主要是要注意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打好專業理論基礎,懂得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

加強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學習教育。不斷地增強職業的使命感和工作的責任感。要“上心上手上路”,重視樹立問題意識、前沿意識、創新意識,了解新聞,熟悉政策。編輯的事業心、責任心、好奇心和上進心,最終表現在精雕細刻打磨每一篇論文,精耕細作辦好每一個欄目,精益求精編輯每一期刊物!追蹤學術前沿,突出個性特色,薈萃精品力作,創辦品牌刊物!

(三) 學術評價導致了學術界浮躁現象的重疾

目前不論是大學還是科研院所的教學科研人員,評審職稱、年底考核、津貼兌現,都與發表論文緊密掛鉤。高校GDP化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致學術泡沫,高質量創新性論文少、低水平重複研究的東西多。密切跟蹤現實問題,不斷開拓宏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領域,以對策研究促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理論的創新,是擺在科研人員麵前的長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