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關於男人(1 / 1)

古往今來,對男人的定義有很多。書上的、雜誌上的,更多一方麵的還是人們互相之間所討論的。特別是在一個女人的心中,一個男人應該怎樣去做並且做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和尺度,並不好下這個定義。但是在這裏我將要表達出在我心目中的男人。

其實在這裏我要談論的男人以韓信為例。

韓信在城下釣魚時,有許多老婦在衝洗絲絮,其中一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都是這樣,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報母。”老婦很生氣,斥責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意思是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隻是可憐你才給你吃食,難道是為圖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通過韓信在城下釣魚的事情看得出韓信是一個有誌氣,有抱負的人。他雖然當時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起,但是他人窮誌不窮,這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通過韓信被辱於胯下,這在很多人看來純粹是懦夫的表現。但在我看來卻恰恰相反。何為丈夫?即能屈能伸。在你不如意且站在一個劣勢的立場上,男人應當懂得如何“退”。退並不等於退縮,更是退讓一步來積攢自己的能力且不讓自己受到那沒有必要的傷害,是明智之舉。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采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通過與蕭何的交談,得到了蕭何的賞識。韓信請求蕭何等人在劉邦麵前多次舉薦過自己,但劉邦卻沒有器重他,韓信便轉頭就走。蕭何得知來不及通知劉邦就去追趕,還曾被劉邦訓斥了一頓。但是後來的結果是什麼呢?韓信為劉邦打下了天下。

這個曆史說明了什麼?吃不起飯的人以後就一定沒有成就嗎?受過胯下之辱的人就一定沒有出息嗎?曾經就要被砍頭並且沒有受重用的人將來就一定沒有豐功偉績嗎?絕對不是。什麼是男人?人窮誌不窮,始終有抱負,不為天命所屈服。隻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有你的用武之地,男人要懂得能屈能伸。退一步,從頭再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隻要有才,有信念,老天是不會辜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