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八歲的第一個決定,就是下定決心到美國讀書。我為之奮鬥了兩年的夢想,應該是有個結果的時候了。無論在這期間,我成功了多少,失敗了多少,我付出了。或許是我不願意接受這種應試教育。我決定離開,決定開拓視野,追求我自己的夢想。
我躊躇過,焦慮過,關於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要怎樣走。結果無論如何,我先要適應這個文化,然後融入一個社會。更重要的一點,國內缺少學習外文的語言氛圍,不是為應付考試而學習。害怕再過一年,我甚至會忘記自己還會說另外一種語言。
我堅信自己邁出的步伐會走出一條美好的道路。是啊,幾乎來到這裏的所有人,他們有著親密的親戚關係,或是成群結隊的來,在各方麵生活會方便一些。有的人對於我一個人的到來,有些不解。然而,這恰恰正是我需要的,渴望的。我要獨立地麵對生活,克服生活中的障礙和難關。每個人遲早要麵臨這一天。我願意通過自己現在的努力來創造自己的生活,盡管經濟方麵還是基於家庭本身,但我要從那種一切都由家庭成員安排下的枷鎖與束縛中走出來。親情必定是親情,獨立終究要獨立。兩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在機場從我和父親離別的那一刻起,我不禁有一些心酸,盡管是朝著我內心向往的世界走去。當你真正踏上旅途的那一天,你難免會覺得似乎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完成,可是你卻已經等待多時了。登上飛機的那一刹那,你就要把所有對家的不舍、顧慮都拋之腦後。因為在今後的這段生活中,過多的對家人的不舍會為你增加情感負擔,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獨自生活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隨時要為自己安排事情去做。當你每時每刻都有事情要做或急於處理的時候,它會讓你沒有時間去對家庭、家人的無限思念。同樣,你周圍的生活狀況也在逐漸適應。
我沒有後悔,而是欣喜。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雖然對我沒有過多的新鮮感。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沒有熟悉的麵孔,我對很多事物都不是很了解。所有我能夠做的,就是一點一點地向他人請教這裏的每一件事情該如何去做。我得到許多熱心人的真誠幫助。我很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予我無私的幫助。同時,我也下決心,等以後自己的生活慢慢好起來,一切都漸漸穩定下來,更要去主動地幫助那些剛來且需要幫助的中國人。在幫助他們的同時,我更要擁有雙倍的耐心對待他們。因為,我一個人在這裏,我體驗到了,真的體驗到了。我是一個男生,我有近兩年幾次出國學習和旅遊經曆。若不是這樣,一個女生,或是第一次離開家出遠門,沒有親戚和依靠,這會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情呢。在這個過程中,人的心靈會受到打擊,她們需要關懷與照顧。
我算是幸運的了。有一個這樣安穩的家,起初的那些朋友,我們之間的相處也很和睦。但是呢,絕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一帆風順,也有人會在你的身上打一些小算盤。一個人在外麵,首先要注意安全,其次要照顧好自己,然後要在麵對周圍的事物時多長一個心眼去想事情。其實,生活應該是輕鬆的才對,這裏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人們之間彼此的尊重,生活環境優雅,交通便利和做事態度等等,會使我更加容易地融入這個社會。我們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性。但這一切的一切,都被一個尊重或是理解所包圍起來了。
最後,身在異國他鄉的一個我,生活中有幾句話激勵著我,我的心中也一直記著:
1, Everything is gonna be better, I believe so. (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隻因我相信。)
2,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誌者,事竟成。)
3, If you really want get it, you have to do it right now. (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它,你不得不現在開始著手去做。)
4,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明日複明日,明日成蹉跎。)
遲鍵澤評論:我知道澳洲和美國有很多不同。我一開始來到悉尼時,也很想融入他們的社會和文化,但我發現太難了。而你的情況可能比我要好得多,那裏中國人少,更容易和當地的學生相處,不過在他們心裏你永遠是外國人,所謂沒有歧視隻是你沒有看到或聽到。不過早晚你會碰到,你說的融入到他們的社會我不知道是不是指的主流社會。如果是的話,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你想想你在中國知道了老外永遠是老外,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融入他們,隻是好奇而已,不過我當然相信在那裏你一定會過得很好,我隻是說了不好的一麵是想讓你有個心理準備,好的方麵就不說了你自己慢慢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