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不是兄弟相殘的理由——煮豆燃萁
成語詮釋
【來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解釋】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成語掌故】
曹丕與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與他們的父親曹操合稱“三曹”,以他們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但不幸的是,因為他們生於帝王之家,必須麵對一些平常百姓不會麵對的難題。
曹植因才華出眾,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個妒忌心很重的人,他一直都很嫉妒弟弟的才華,同時也擔心弟弟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於是就想置他於死地。
一次,曹丕命人傳曹植覲見,他對跪在地上的弟弟說:“父王在世的時候,總是誇獎你的文章寫得如何如何好,可是,我懷疑那是別人替你寫的。現在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才華。你我乃是兄弟,便以此為題,限你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但詩中不可出現‘兄弟’二字。作得出來,便饒你不死,否則……”
曹植明知曹丕有心為難自己,但又無計可施,既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首詩,覺得自己對弟弟太過分了,不禁感到慚愧,便打消了殺曹植的念頭,將其貶為安鄉侯。
詞解人生
曹植的“七步成詩”已經成了一段曆史佳話,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才華出眾、智慧過人的曹子建,而且看到了權力鬥爭中的真實一幕。為了權力、地位、財富等表麵看起來誘人的東西,兄弟反目已經不再是一個罕見的社會現象了,它所釀成的悲劇,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數不勝數。
血濃於水的兄弟之情,是人永遠都無法割舍的情義。俗話說:“打死不離親兄弟。”還有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樣的感情是無法取代的,但在利益麵前,它卻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但是當你舉起屠刀,揮向自己的手足時,難道就沒有一絲的不舍之情,難道就不會憶起當初美好的年少時光?別再讓利益成為左右你人生的魔杖,沒有任何理由能夠成為你對兄弟下手的借口。你以為你可以控製它,但你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它的“傀儡”。
無法背負的傷痛也終將麵對——人琴俱亡
成語詮釋
【來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解釋】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調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成語掌故】
王徽之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性格豪放超脫、不受約束,為人十分灑脫。他有個弟弟叫王獻之,字子敬,不僅精通書法,而且擅長繪畫,與父親王羲之齊名,並稱“二王”。
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他們常在晚上一起讀書,邊讀邊議,興致很高。有一晚,兩人一起讀《高士傳讚》,獻之忽然拍案叫起來:“好!井丹這個人的品行真高潔啊!”井丹是東漢人,精通學問,不媚權貴,所以獻之讚賞他。徽之聽了就笑著說:“井丹還沒有長卿那樣傲世呢!”長卿就是漢代的司馬相如,他曾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結合,這在當時社會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說他傲世。
當時有個術士說:“人的壽命快終結時,如果有活人願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餘年給他,那麼將死的人就可活下來。”徽之聽說了此事,便說:“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讓我把餘年給他,我先死好了。”術士搖搖頭說:“代人去死,必需自己壽命較長才行。現在你能活的時日也不多了,怎麼能代替他呢?”沒多久,獻之便去世了。
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王徽之一直很惦記弟弟,但卻始終沒有消息。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子敬的病怎樣了?為什麼很久沒有聽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王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說:“子敬已經去了!是嗎?”家人見再也瞞不下去了,便說了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