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轄境今雲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8府、4郡、37部,唐朝時稱之為南詔,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公元1252年7月,蒙憲宗蒙哥為了開辟對南宋作戰的新戰場,從側翼突破宋軍的防線,實現從西南方向合圍宋軍的戰略,命令他的弟弟忽必烈統軍征服大理。
忽必烈受命之後,隨即著手進行準備工作。他南駐金蓮川(今灤河上遊),建立藩府,任用漢人知識分子,整頓地方行政,進行屯田;派汪德臣率兵進攻四川成都和嘉定(四川樂山),為進軍大理開辟道路。公元1253年,忽必烈兵分三路,命令兀良合台率領西路兵馬,越旦當嶺(今雲南中甸附近)入大理,命抄合、也隻烈帶領東路兵馬,從白蠻(雲南姚安)進攻大理;自己率領大軍走中路,由越嶲(四川西昌)入。10月,忽必烈率軍渡過大渡河,在山地中行軍兩千多裏,到達金沙江。蒙軍乘皮革和木筏強渡波濤洶湧的金沙江。過江後,在金沙江附近降服了大理以北的各蠻部族,摩沙蠻王投降。忽必烈繼續前行,到達白蠻,白蠻守將出降,主將之侄堅守城池,蒙軍遂攻破其城。12月,忽必烈軍抵達大理城大理。忽必烈派出使者進城招降,大理國君段興智懦弱無能,勢力微弱,大權落在權臣高祥手裏。高祥殺了來使,拒絕投降,於是蒙軍攻城,大理士兵出城迎戰,被蒙古兵擊敗。當夜,高祥率隊逃姚州,段興智逃到陪都鄯闡。忽必烈入城後,禁止殺掠,安撫百姓。不久西路軍和東路軍陸續到達。於是忽必烈派兵追殺高祥於姚州,俘虜大理國君段興智,並任用段氏家族繼續管理當地事務,留兀良合台繼續征服南方未平之地。然後自己率中路和東路兵馬班師北歸。
忽必烈(1215—1294年),元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名字全稱孛兒隻斤忽必烈,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經過四年的內戰,打敗他的弟弟阿裏不哥,統一內部。此後,開始大舉南下攻宋,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9年,南宋亡。忽必烈死於1294年,在位35年,享年80歲。
忽必烈在位期間采取了一些鞏固統治的措施:製定法律;禁止屠殺;發展教育。元朝的統治是建立在民族壓迫的基礎上的。此外,忽必烈亦有派遣軍隊進攻多個國家,其中以遠征日本的戰事最有名,也最慘烈,三次進攻均因台風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