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唐朝有個大醫學家,名叫孫思邈。人稱“藥王爺”。

據說,藥王爺跟師傅學了5年醫。滿師那天,師傅對他說:“我的本領你都學去了,不過,你還差一條道兒沒走。你先走完這條道兒,就算真正滿師了。”

藥王爺問:“是哪條道兒,走到什麼時候?”

師傅說:“隨便找條道兒走吧,等你把鞋子磨成8斤半了,道兒就算走完了。”

藥王爺帶足了路費,沿家門前那條大道向前走。每逢遇到哪個村有病人,他就順便給人家治一治。走了兩年,鞋不光沒磨成8斤半,反而快磨破了,他還是向前走。藥王爺想,要給人們看病,就得好好跟師傅學:師傅指出道兒來了,就應該走到底。

有一天,藥王爺正走著,天下起雨來,他還是繼續往前走,路上盡是泥水,走起來陷腳,十分吃力。藥王爺的兩隻鞋沾的泥越來越多,沉得快抬不起腳了。等雨停了,他走進一個村子。村邊有一家人家,藥王爺想進去討口水喝,他剛想敲門,正好從屋裏走出一位老婆婆。他一見藥王爺的兩隻大泥鞋,不由得說:“大雨天,你這是上哪去呀?看,鞋都走成8斤半了。”

藥王爺一聽,心裏一愣,低頭一看,哎呀!兩隻鞋足夠8斤半了,這就是師傅說的,道兒走完啦。藥王爺高興地在老婆

婆家裏歇了一夜,第二天就往回走,去見師傅了。

孫思邈經過這兩年的實踐,經驗更豐富了,所以後來人稱他為藥王爺了。

有了知識,並不等於有了能力,實際運用與書本知識之間還有一個轉化過程,即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