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臨危踐祚,變革之始(2 / 2)

在吏治整頓方麵,劉源展現出了雷厲風行的一麵。

他親自督辦,成立了專門的審查機構,對各級官員進行嚴格審查。

短短月餘,便揪出了一大批貪汙腐敗、無能瀆職的官員,這些人或被抄家流放,或被斬首示眾,官場風氣為之一振。

同時,劉源下令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入朝為官。

這一舉措吸引了許多有誌之士前來投奔,其中不乏一些在他國不受重用的賢才,他們為漢國的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

農業上,劉源推行了一係列激勵政策。

他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承諾新開墾的土地三年免稅,同時從國庫中撥出專款,用於興修水利設施,改善灌溉條件。

為了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劉源還召集了國內經驗豐富的老農和一些略通農事的學者,共同編寫了一本農業手冊,分發到各地農村,指導農民種植、養殖。

在商業方麵,降低了商業稅賦,在國內主要城市設立了商業集市,加強了對市場的管理和規範,保障了商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貿易的繁榮。

軍事改革同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李老將軍親自挑選和訓練新兵,淘汰了那些老弱殘兵和軍紀渙散者。

劉源不惜重金,從周邊國家秘密購入了一批精良的武器裝備,並組織工匠研究改進,打造出了適合漢國士兵作戰的武器。

同時,他還邀請了一些退役的他國名將,來漢國為士兵們傳授先進的軍事戰術和戰鬥技巧,軍隊的整體素質和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那些被削減了利益的貴族和舊勢力,對劉源的改革措施極為不滿,他們暗中勾結,企圖破壞改革。

一些地方官員在執行改革政令時,也陽奉陰違,拖延甚至抵製改革的推進。

劉源麵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他毫不退縮,他深知改革是漢國唯一的出路,隻有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讓國家擺脫困境,走向強盛。

隨著改革逐漸深入,漢國內部的矛盾愈發尖銳。

貴族們不甘心失去往日的特權和財富,他們聯合起來,在朝堂上對劉源的改革政策提出種種質疑和反對。

與此同時,民間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由於改革觸動了一些傳統行業的利益格局,部分手工藝者和小商販的生計受到影響,他們在有心人的挑撥下,開始抱怨和抵製新政策的實施。一些偏遠地區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騷亂,流言蜚語四處傳播,聲稱漢國即將滅亡,百姓生活將陷入更深的苦難。

而在外部,周邊強國得知漢國正在進行改革,擔心其崛起後會威脅到自身利益,於是加快了對漢國的壓迫步伐。

強國趙國突然在邊境集結重兵,頻繁進行軍事演習,故意製造緊張局勢,還以各種借口刁難漢國的商隊,阻斷貿易往來,試圖從經濟上扼製漢國的發展。

為首的王爵,暗中煽動部分官員,以天象異常為由,宣稱改革觸犯了神靈,會給國家帶來災難,妄圖以此蠱惑人心,迫使劉源放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