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長城的寓言(2)(3 / 3)

關於那顆金腦最後的留言卻在民間流傳下來:

“其實,人生在世也不一定非要得到黃金,許多沒有黃金的夢同樣美妙;珍愛自己,開發自身的價值吧!這或許比得到黃金更重要。關於一個人的價值,最好也不要用黃金去衡量……”

痛禮者說剛接到一份鮮紅的燙著金字的請柬,還沒有打開看看裏麵的內容,那個人就突然頭痛起來,雙手抱頭在地上直打滾。旁邊有人見了,立刻撥通了120電話,不一會,一輛白色的救護車飛馳而來,迅速將他送進了醫院。

在醫院,經過治療,那人病情得到緩解。醫生覺得驚奇,就問他:

“接到請柬應當高興才是,因為有人想到你,敬重你,與你分享快樂和幸福,而你怎麼會頭痛呢?再說,禮尚往來也是極為平常的事,中國本來就是一個重禮儀的國度。”

“這,你有所不知。”病人回答說,“時下物欲橫流,都以禮的厚重作為衡量人們之間情感和友誼的尺碼,而且互相攀比,花樣不斷翻新,誰能跟上這種潮流呀!你禮送輕了,主人就像沒有見到你一樣,背後還要說你是個‘小兒科’;要是隨大流,送厚禮,由於收入有限,對於我來說就要捉襟見肘了。”

“人生在世怎會沒有交往呢?親戚朋友之中時而有人結婚,有人嫁女,有人出生,有人過世,有人祭祀,有人住院手術,有人開業,有人遷居,有人升學,有人聚會,另外,求人辦事,為人捧場,逢年過節的種種應酬……到處需要送禮品、送紅包。”

“更讓人心煩的是如何送禮。禮物要考慮時尚,要考慮對方的喜好,要考慮價位是否合適,還要考慮人情、麵子,甚至考慮要說哪些禮套話。

有請必送是俗定的規則,於是,阿狗阿貓都來請,有些交往不深甚至隻見過一兩麵的人也會給你發來帖子……一年到頭被這些禮俗攪得七上八下、暈頭轉向,不知所措。”

“說的也是。”醫生感歎地說,“禮俗是社會人們交往中自然形成的,本來對和諧人際關係也有一定好處。沒有想到今日變得如此庸俗。有來有往也是這禮俗的規則啊,你為何不設法收受別人的禮物禮金呢?”

“這個,我還沒有想過呢!總之,挖空心思要讓別人送禮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不,你應該想想辦法才行。否則……”

過了沒有多久,那個犯“痛禮”病的人突然遭遇“車禍”,壓斷了一條腿,住進了醫院。果然收受了不少禮品和禮金。

有人為他高興,對他說:

“你以後再也不會為送禮頭痛了!瞧,不是收回了那麼多禮品、禮金嗎?”

“不,以後還會更痛!”那人依然十分沮喪,“你看我付了那麼多醫療費用,以後一想起這條殘腿會不更痛嗎?隻要當前這種禮俗觀念和方式不再變得文明,不再變得高雅……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患‘痛禮’這毛病呢!”

惡禮的坦白

我叫“惡禮”,我坦白:

那些年,他埋頭苦幹工作有聲有色,不斷得到上司的嘉獎;職位升遷,手中的權力大了,接觸的人更多,明來暗往找他辦事的人不計其數。那些前來辦事的人總要帶些禮物來,說是“見麵禮”,古來有之,不足為怪。

當初,他嚴詞拒絕。可是回到家中,門鈴聲聲,送禮者接連不斷,五花八門的禮品堆滿一屋子,想退又退不掉,要扔又扔不得。

白天,他見到有人送禮就頭腦發脹,渾身疼痛,夜裏輾轉反側,通宵不眠。這病醫生也無法醫治,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這時有人弄來一顆定心丸,讓他服下,還對他說:“時下‘禮多人不怪,禮重不壓身’,當了官受人‘愛戴’就是這樣的,這才叫做美衣玉食、有滋有味的生活,旁人還求之不得呢!以後隻要你不親自接受那些禮物,包你安然無恙,何必自作多情、自尋煩惱呢?”

那次吃下定心丸之後,他的病日見好轉,不久痊愈。後來求他辦事的人,都把禮物送到他的妻子兒女手中,除了名煙名酒、山珍海味,還有一遝遝的錢幣;除了人民幣之外,還有港元、歐元和美元……

俗言道:“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他不得不做一些違心的事,甚至讓別人牽著鼻子走。結果,喪失了辦事的規則,坑害了國家和民眾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法理不容,他被送進了監獄。

在監獄,經過深刻反省,他這才知道:原來這禮也分善惡。善禮,是溝通人們之間情感的紐帶,是對長輩的敬重,對下輩的關愛,對親朋的美好祝願;禮並不在多少和它如何貴重,是情感心意的表達。而“惡禮”往往帶有不良動機和目的,禮物超出常規,讓人感到驚訝,或者充滿誘惑力,似乎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送禮者往往有著天生一副伶牙俐齒,令你無法招架,或者被他說得天花亂墜、忘乎所以,那你一定會陷入“惡禮”的圈套不能自拔……最終或許像我一樣待在監獄裏了。

後來他終於猛醒過來:現在我恨啊!悔啊!可是又有什麼作用呢?

能用眼睛看清禮的善惡,將“惡禮”拒之門外,看來也是一種了不起的壯舉,這就要看看你自己立身行事做人的內功了!

玩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