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蒼生悲歌(1 / 2)

公元 176 年熹平五年,大漢王朝在歲月的長河中已航行了四百餘載,卻在這一年,被曆史的暗流洶湧衝擊,向著萬劫不複的深淵加速駛去。

洛陽,這座昔日輝煌的帝國都城,如今宛如一座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腐朽堡壘,宮廷內宦官與外戚的鬥爭如同兩團燃燒的鬼火,將大漢僅存的一絲清明也吞噬殆盡。

朝堂之上,已無複往日的肅穆與威嚴,漢靈帝劉宏昏庸無道,醉心於享樂,將朝政大權拱手讓於親信宦官。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把持宮廷內外,他們權勢熏天,結黨營私,賣官鬻爵之風盛行無阻。

官員的任免升遷不再取決於才能與品德,而是看誰能向這些閹宦獻上最豐厚的賄賂。州郡官職公然標價售賣,

甚至朝廷三公之位也成為了金錢交易的商品。那些通過行賄上位的官員,一心隻想搜刮民脂民膏,以填補自己的賄資虧空,哪裏還顧得上百姓的死活。

忠良之士被排擠打壓,李膺、陳蕃等清流名臣被冠以“黨人”之名,遭受禁錮之禍,或被下獄處死,或被流放邊地,他們的錚錚諫言被淹沒在宦官的諂媚諛詞之中。

朝堂上下,諂媚之風盛行,官員們競相阿諛奉承,以討好宦官權貴為能事,正直之士幾無立錐之地。

而在這黑暗朝堂之下的天下蒼生,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疾苦。

廣袤的中原大地,曾經肥沃的田野如今荒蕪破敗,雜草叢生。

青壯年勞力被繁重的徭役強行征調,離鄉背井,奔赴那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勞役之地。

或修築宮殿園林,以供帝王權貴們奢靡享樂,或戍守邊疆,在烽火硝煙中為這搖搖欲墜的王朝賣命。

田間勞作的隻剩下老弱婦孺,他們無力耕種,糧食收成銳減,而官府的賦稅卻分毫不減,依舊如沉重的枷鎖般套在百姓的脖頸之上。

鄉村之中,村落破敗不堪,房屋搖搖欲墜,四處彌漫著衰敗的氣息。

百姓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樹皮草根已成為他們果腹的主食,許多人餓得麵黃肌瘦、形容枯槁,在死亡的邊緣苦苦掙紮。

寒冬臘月,一家老小蜷縮在漏風的茅屋中,相互依偎取暖,卻依然難以抵擋那刺骨的寒冷,凍餒而死者不計其數。

市集之上,一片蕭條冷落,店鋪紛紛關門歇業,曾經熱鬧的街巷如今行人稀少,偶有幾個身影也是神色匆匆、滿麵愁容。

商業凋零,物價飛漲,百姓們手中那微薄的收入根本無法購買到足夠的生活用品。

小商販們在街角唉聲歎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計一點點被這亂世吞噬。

天災也在此時無情地降臨人間,仿佛是命運對這個苦難國度的又一次沉重打擊。

黃河決堤,滔滔洪水如脫韁的野馬奔騰而下,衝毀了無數的村莊和田地,數以萬計的百姓瞬間失去了家園和親人,他們在洪水中掙紮、呼救,

卻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一切被洪水卷走,幸存者流離失所,四處乞討為生,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疫病也在這破敗的土地上肆虐橫行,缺醫少藥的百姓們根本無力抵抗病魔的侵襲。

簡陋的茅屋中,患病者痛苦地呻吟著,親人們圍在一旁,眼中滿是絕望與無助,整個村落都被死亡的陰影所籠罩,哭喊聲、哀嚎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這死寂的空氣中。

邊疆地區,烽火連年不休。鮮卑、烏桓等外族頻繁侵擾,燒殺搶掠,邊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