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職業道德相關知識。

一、道德的含義道德現象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如熱情助人,尊老愛幼等。買東西不排隊、擠公共汽車、隨地吐痰等則屬於不道德現象。

道德一詞,在中外古代曆史上都有闡述。

中國:在中國最早的古籍中,“道”和“德”是分開使用的。商朝的甲骨文中,已經有了“德”字。當時“德”的意義比較廣泛,有表示站在十字路口,目光向前直視之意,似乎與今日之“德”毫無關係。到了周朝,德的含義逐漸集中,西周初期的大盂鼎銘文的“德”字,已經明確地包含著按照當時的規範去行事而有所得的意思。

所謂“道”,最初是指人走的路。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才會形成道,有約定俗成之意,由此引申為做人的道理,之後又進一步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規律。“德”表示對“道”的認識、實踐而後有所得。

“道”“德”兩字連用,成為一個概念,始於春秋戰國的《管子》、《莊子》、《荀子》等書。荀況說:“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況不但將道和德連用,而且賦予了它較為確定的意義,即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質、道德境界和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德原則和規範。

二、職業道德的內涵

職業道德是在職業實踐中形成的,因為社會分工的出現,職業的產生,使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增添了新的內容,發生了職業活動主體同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同一職業集團內部人們之間的關係,這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特殊的社會規範來加以調整。

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

職業道德的含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麵:

①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範,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②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③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④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⑤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製力;

⑥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⑦職業道德標準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⑧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