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荔仁、枝核、大荔核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性溫,歸肝、腎經。
治小腸寒疝之專用藥
荔枝核具有行氣散結、散寒士痛的功效。善行血中之氣,為治療小腸寒疝、睾丸冷痛的專用藥。《本草備要》記載荔枝核“入肝腎散滯氣,辟寒邪,治胃脘痛、婦人血氣痛。”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荔枝核還兼有類似雙胍類降糖藥的作用,能夠降血糖、並能調節血脂代謝紊亂。
【荔枝核小檔案】
荔枝核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屬於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植物,荔枝樹的成熟種子可入藥,一般夏季采摘成熟果實,除去果皮及肉質假種皮,曬幹;或將荔枝核搗碎,用鹽水拌勻,悶潤,再用小火加熱炒幹。現代研究發現,荔枝核中主要含有皂苷、鞣質、揮發油、甘氨酸等。
【功效主治】
功效行氣散結,散寒止痛。
主治1.用於寒疝腹痛,睾丸腫痛。2.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胃痛、痛經或產後腹痛等症。
【注意事項】
無寒濕氣滯者忌用。
【藥膳養生】
1.理氣,利濕,止痛
荔枝核蜜飲:荔枝核30克水煎,過濾留汁,加入蜂蜜適量,早晚2次分服。適用於各類慢性盆腔炎、心情抑鬱、帶下量多。
2.行氣通經
荔枝橘核茴香粥:荔枝核15克,小茴香10克,橘核15克,水煎,過濾留汁,加入粳米適量,煮粥,於月經結束一天開始,早晚各服1劑,連服7日,連續3個月。適於女性不孕。
3.改善肝硬化
荔枝核海帶湯:荔枝核、茴香、青皮各15克,海帶50克,水煎,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