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造就時代新人,事關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國家的興旺發達。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偉大事業,需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任務。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把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在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對廣大青年提出,牢記黨和人們的重托,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誌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青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思想道德養成的關鍵時期,應該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緊地聯係在一起,努力培養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道德品質,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道德修養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後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現實性、針對性都很強。用思想道德修養的深刻哲理和多方麵的綜合知識,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生價值、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等方麵的教育,有助於青年學生啟迪智慧、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陶冶氣質,認識解決人生和自己成長中的重大問題,從而促進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和自身的全麵發展。這本《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在總結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基礎上,係統闡述了人生觀與人生態度、人生理想與人生信念、人生價值與人生道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諧人際關係、社會主義道德、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等方麵的問題。

本書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遵循青年學生思想發展的規律,緊密聯係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努力體現新世紀新階段對青年學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突出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教育,力求切合青年學生自身特點和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的需要,引導青年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強自身修養,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抵製各種剝削階級思想和各種腐朽錯誤思想的能力。本書原則性和科學性相一致、知識結構的綜合性和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性相統一,適合於高等學校思想道德修養課用書,也適合於社會廣大青年自學用書。

由於水平有限,本書的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