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2005年剛完成的另一部著作《誰是你心中的“唯一”:中國招牌大學335所》(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2005年9月)的“姊妹篇”。大家若有興趣可以參看那本書。這是我一係列有關中國大學調查與研究的圖書中的前兩部,以後還將陸續有幾部著作完稿麵世,它們彼此均有一定的前後連續性及內容關聯性。

我始終認為,網站與報刊永遠代替不了書籍,一則,書籍更方便攜帶、閱讀、收藏,二則,書籍傳播得更廣泛、深入、久遠,三則,書籍的內容、體係更條理、係統、完整;第二,我這本書,敢說其在當今中國大學的一應信息、數據、知識上,所掌握與收集的全麵性、時新性、條理性,以及實用性、豐富性、可讀性,甚至是真實性、客觀性、公正性等方麵,放眼全國及搜索各地,放眼當今及回顧過去,還沒有哪家網站、哪個報刊、哪本書籍可堪比擬的;第三,它是我在10餘年大學生與大學教師的生涯中,對中國大學進行長期、大量、認真的調查與研究後的結晶,所以除了資料極全麵、體係極完整外,還有自己的簡要、精彩評述,帶有橫向對比、縱向解剖,以及分析、思考的原創成分——基於這多方麵的條件與考慮,我才編寫並完成了本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前後參考了100多家公開網站與大量報刊上的相關資料(正文中各篇後注部分已一一作了說明),並作了適當的整理與評述,在此對各方資料的提供者深表感謝。

我要感謝的人當然還很多,比如,在本書的前期構思及後期編寫過程中,我的朋友李孔鑄先生給予了大量建議與絕妙啟發;我的夫人吳曉虹女士,在我多年的工作、寫作生涯中,在精神上給了我無數鼓勵,在生活上給了我大量支持;出版本書的出版社與文化公司,在本書後期的加工、製作、宣傳、經營上,做了許多工作。

由於時間倉促、所知有限,本書在數據與觀點上一定還存在著許多具體的不足,希望它出版後進入市場與讀者手中,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已使它在再版時得以修訂與完善。

作者200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