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兒童發展的一些問題
我的發言隻想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討論。
1什麼是兒童發展
從大會征集到的稿件來看,至少可以看到下列問題:
1.1兒童發展離不開母親:在貴州進行的孕期家庭自我監護是從母親做起的,但都是兒童發展的基礎。“有害職業因素”一文告訴我們許多前所未知的東西,駭人聽聞。關心母親不受鉛或其它有害物質的汙染,也與我們關心下一代的責任密不可分。母乳問題是生後首要的問題。有的材料雖說抱晚了也不要緊,但關鍵是母親決心喂奶,信心充分,就會有好的收效。
1.2兒童發展離不開家庭:陳鶴琴先生的經驗重點也在於家庭。家庭中重點是什麼呢~父母、祖父母的關心,不失時機地培養子女。
1.3兒童發展離不開營養:營養是兒童發展好壞的生理基礎。常瑩同誌的報告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劉湘雲教授的發言中第二部分關於斷奶食品的重要性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新疆一篇關於維吾爾族某地區調查缺碘問題的文章,工作很不容易,僅就新穎而言,還有多少缺碘地區沒有人作過工作,難道我們不應該關心嗎?
1.4兒童發展離不開社會:自從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發表以來,我國全國各地經濟迅猛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李宏塔同誌講的流浪兒題就屬於這類問題。郭翔同誌談的法學問題,董毅談的意外事故,都離不開社會的發展。我們不能參加直接的經濟開發,但就這些方麵做一些工作算不算是對改革開放的支持呢?
總的來說,兒童發展研究兒童身心健康,其隊伍包括臨床兒科學、生理學、營養學、心理學及其它社會學方麵專家。
2兒童發展的隊伍問題:今天,這麼多專家聚在一起,這都是兒童發展的隊伍,缺了誰也不行。此外,還應有社會工作者,他們最能聯係人,能按政策聯係所有的人,最通人情,最愛孩子,各地都有這樣一批人。離退休了,他們不計較收入,出來發揮餘熱,有工作就最高興,對工作積極負責,兢兢業業。社會的發展需要多學科、跨學科的人,我們中間有好多人就實現了這種“跨”,做醫學臨床工作的跨到心理,心理工作者跨出大門走進社會,自己研究社會學。但這樣一個隊伍,怎樣才能在一起呢~需要一個什麼組織來聯係呢~這個問題可參看王如文同誌在《中國兒童發展》雜誌1992年第7卷第3期上發表的“寓兒童發展工作於社區”一文中的那張圖。
總之可以說,凡從事與兒童有關的一切方麵工作的都可以算兒童發展工作者,而這個核心的產生則在於社區的培訓。兒童發展的隊伍,目前尚需培養,其工作基礎在社區。歡迎大家做出跨學科的研究工作,以便增進相互了解,也有利於兒童發展隊伍的形成。
試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兒童發展,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包括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兩個方麵。影響兒童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遺傳素質、環境和教育。遺傳素質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啤質基礎和發展的可能性,環境和教育規定了兒童發展的現實性。兒童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學校和社會,接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兒童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影響下,從一個無知無識的新生兒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思想觀點、能獨立參加社會生活的社會成員。
兒童發展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影響下完成的。三方麵教育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中,三方麵教育對兒童的發展各起著不同的作用,各自既有優勢又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兒童的首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兒童智力、體力的發展,思想品德和個性特征的形成,起著先入為主的奠基作用。但先入的內容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為了保證家庭教育能為兒童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首要的是提高家長的素質、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從而對影響家庭教育效果的眾多影響源進行調節、控製和選擇。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的場所,有專職的教育者。學校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主導著兒童身心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兒童發展有自身的規律,學校教育是促進兒童發展的外部條件。學校教育隻有符合兒童發展規律,才能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工作者要了解、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按兒童發展的共同特征和個別特點進行教育。但目前對學校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的認識,存在著把條件作為結果的傾向,比較強調教育的作用,忽視或不夠重視研究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使教育要求和兒童發展需要有一定的反差。學校教育必須在改革中求得發展,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體製,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方麵的改革應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使學校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真正起主導作用。
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兒童所進行的教育。它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比具有即時的彌補作用。由於學校教育普遍采用班級授課製度,強調同步化、標準化、集中化、書本化和穩定性。在某種程度上限製了兒童知識麵的擴大和社會交往機會的增加,兒童的興趣、愛好、特殊才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而家庭教育由於受到家長素質、觀念和條件的限製,對促進兒童興趣、愛好、特長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局限。社會教育正是以它靈活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即時地彌補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局限。但目前,我國社會教育機構還不十分完善,缺乏專職的工作人員,兒童還不能廣泛地接受社會教育。
兒童發展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合力影響下完成的,每一方麵教育既有優勢又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必須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協調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並以一定措施保證充分發揮每一方麵教育優勢,使三方麵教育優勢互補,克服各自局限性,取得最佳整體教育效益,促進兒童身心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