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同性戀社會地位的變遷 (5)(1 / 3)

持肯定現狀的人們認為:中國不會有專門針對同性戀的打擊行動,一般抓捕活動都是和治安問題連在一起的。我認為中國同性戀麵臨的主要困難是傳統婚姻的壓力和傳媒谘詢的缺乏。沒立法的好處是,這位首長說應當寬一點,就鬆一點;另一位說要嚴一點,就緊一點。還有人將中國同性戀者的法律地位與西方作比較,認為中國法律比外國的寬鬆:中國比外國鬆得多。外國同性朋友住一塊兒不行,異性住一塊兒行。我們的法律也比外國鬆,誰管你這事。咱們這兒除了抓到現行,一般不管。我覺得中國人對同性戀比較寬鬆,隻要不買不賣(指嫖男妓作男妓——作者注),不偷不搶,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持保守態度的人們中,一位同性戀者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他就是那位提出三不主義的老年同性戀者,他的不婚、不怨、不露的第二不提出:不埋怨自己的處境。比起歐洲中世紀或德國法西斯對同性戀者的殘酷迫害,目前中國同性戀者的處境雖不盡如意,但已有天壤之別。隨著性學的普及、文化的提高,同性戀者一定會如同少數民族或有色人種那樣,受到公正的對待。同性戀者不必再埋怨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完全可以自主地順時度勢,善自為之,保持良好的心境,過上幸福的生活,安度一生。隻要看到當今歐州仍有新納粹分子迫害猶太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美國仍有三K黨殘餘分子迫害黑人,仍有人對同性戀者咬牙切齒,到處都有容不得異類的小人,同性戀者就不應幻想短期內會有充分寬鬆的容忍同性戀的社會氛圍。同性戀者們本無意於招惹什麼反對什麼顯露什麼,隻企盼社會容許他們能按自己的性定向順順當當地生活下去。

持這種態度的人一般在同性戀權利問題上表現得相當低調,例如這一位:一旦男同胞們染有同性戀的行為,改正和治療都是不可能的,也許會因為環境的改變,在短時間內有所收斂,但決不是改正。在我所接觸的朋友中,隨著年歲的增長,對自己的行為有些時候就能好多了,但徹底的杜絕是不可能的。由於我已過不惑之年,對於年歲大些的朋友及年輕的朋友都能談得來,各層次的朋友們也都敬重我的為人,對他們的思想動態我是十分清楚的。我想為我們的行為辯解是非曲直,我們知道,就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傳統道德觀,對同性戀是不會給予認同的,而且我們自己也不想像西方國家那樣給同性戀者以社會上的認同及地位的合法性,隻求能在社會文化中人們能寬容一些(稍寬容一點)就已經是很感謝了。

一位年輕的同性戀者說:我不希望曝光。我聽說過有人搞同性戀聚會,不是讓人們理解同性戀,倒像是在推廣同性戀。這麼做就過頭了,超出了政府能容忍的範圍。我想同性戀權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達到像香港那樣的合法化,至少還要半個世紀。

不少中國同性戀者認為,自己所麵臨的最大困境還不是沒有合法地位的問題,而是社會觀念中對同性戀的不理解、不接受、不寬容,因此激進的態度無法奏效:在我看來,同性戀在中國的境遇是,沒人說你犯法,但不少人心裏會鄙視你為不潔,為怪物,為不道德者,或是社會醜惡現象。社會歧視比法律的作用要大得多。同性戀既不是犯罪,也不是缺德;既不是生理病態,也不是心理異常,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危害社會治安,不妨害他人生活的前提下,希望社會能給他們一定的寬容度,允許他們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

因此,持保守態度的人大多隻限於呼籲社會的理解和寬容,不主張進一步的行動。一位同性戀者呼籲社會應對同性戀者持下列態度:正視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同誌間的關係,建立理智的友誼;不要責怪他們,不要用異樣的神態看他們。

有位教育程度較高的同性戀者說出一句令人震驚的話,他說:現在不是社會怎樣幫助我們的問題,而是我們怎樣幫助社會的問題。他對這句話所做的解釋是:同性戀者應當幫助人們來了解自己,他還說:社會為什麼會誤解我們?他們根本不了解我們,就盲目地批評我們。同性戀者也應提高心理素質,克服自悲感。這就好比大多數人喜歡吃香的甜的,可有人喜歡吃苦的臭的。不應當強求後一種人改變。他們並沒有什麼錯誤,他們想吃苦的臭的就應當讓他們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