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成在射擊以後也趕緊離開了剛才的位置,麵對一個如此凶悍的對手,任何的掉以輕心都是自尋死路。
他之所以會跟隨謝爾蓋耶夫來參加這場狙擊高手之間的對決,其實最根本的目的是想更多的學習狙擊技術,可一旦上了戰場就沒有辦法退縮,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別無選擇,盡管楊思成非常同情芬蘭人,可他別無選擇,隻有戰鬥下去了。
戰場再度陷入一片死寂,雙方都在等待對方露出破綻的那一刻,狙擊手之間的對決,有可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不開一槍,一旦開槍,決定勝負的也就是那麼一兩秒鍾,而中間的差距通常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海耶謹慎地通過瞄準器找尋著楊思成躲藏的那個雪丘,他希望能夠盡快幹掉這個小子,剩下的那個受傷的狙擊手就會是他板上魚肉,任他宰割了。
就在他全神貫注搜尋楊思成的蹤跡時,“砰”一發子彈射在了他旁邊不遠剛才隱蔽的位置,海耶心裏一驚,糟糕!子彈是從剛才受傷的那個蘇軍狙擊手那邊射來的,該死的,當時要是再忍耐一下找準機會一槍幹掉他就好了,沒想到手部受傷的對手如此頑強,也造成了自己現在受到兩麵夾擊的被動局麵。
謝爾蓋耶夫艱難地用受傷的右手拉動槍栓,全然不顧右手的血還在汩汩地往外冒,他沒抱任何希望剛才那槍能打中海耶,他隻希望能夠讓對方暫時分神,給楊思成創造出機會。
於是,他用左手持槍對準海耶剛才隱藏的地方摳動了扳機,現在的海耶有些左右為難,如果他全力對付楊思成,那麼謝爾蓋耶夫很有可能會打爆他的頭,如果他先解決受傷的謝爾蓋耶夫,又有個楊思成在旁邊虎視眈眈。
怎麼辦?海耶決心迂回到敵人側麵,先解決掉其中一個,然後一對一的單挑,憑著自己過人的反應速度和極為精準的槍法,海耶有足夠的信心不怵任何人。
他再度一個側身翻滾,靜靜地移動到了雪丘的側麵,他打算利用雪丘做掩護,悄悄地潛行到敵人看不見他的側翼去。
陽光冰冷地照耀在這片潔白的大地上,西北風時不時地卷起地上鬆散的雪花調皮地將它們拋向空中,又輕輕地丟回大地。
望著身邊不遠處戰友的屍體,海耶覺得特別的冷,冷得讓他的心就象浸泡在冰冷的雪水裏一樣,凍得仿佛要炸成無數碎片。
芬蘭在曆史上曾經是瑞典王國的一個組成部分,後來在俄瑞戰爭(1808—1809年)裏被沙皇俄國占領,直到俄國十月革命,芬蘭才在德國人的幫助下爭取到了獨立,但蘇聯人並不死心,曾經組織過一些武裝人員參與到芬蘭國內的政治紛爭中去,而芬蘭人也不甘示弱,派遣了數千人投入到蘇聯卡累利阿地區的暴亂中去,因此兩國關係一直很緊張。
32年,蘇芬兩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的關係有所緩和,其實芬蘭人是絕對不想和強大的蘇聯為敵的,它常備軍隊的數量不到當時蘇聯軍隊的百分之一,武器現代化方麵更是望塵莫及。可蘇聯悍然撕毀了和平協議,向這個弱小的鄰國發動了戰爭。
麵對國家大義和民族危難,所有的芬蘭人都昂起了高貴的頭顱,他們拿起簡陋的武器同侵略者展開了無畏的鬥爭,甚至連芬蘭國內的共產黨也暫時擱置了政見上的分歧,一起投入到了這場抗擊侵略者的戰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