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光伏看中國(1 / 2)

2013年是中國光伏應用市場的轉折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將徹底甩掉“光伏製造大國、應用小國”的標簽,向光伏製造、應用“雙強”大國轉變。目前,國家已經在謀劃光伏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所透露出的數字足以令業界振奮。中國光伏將引領世界光伏產業,從而引領新能源革命。

應用引領全球

2007年之後,中國就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光伏生產國,且全球占比逐年提升,即使歐美發起“雙反”、提高準入標準,也不影響中國持續擴大光伏製造優勢。2012年中國大陸光伏電池產量達到21GW,占全球光伏電池產量的63%,如果加上台灣地區的產量,這一數字將達到73%,絕對是名副其實的光伏製造大國。

之所以稱2013年為轉折年,是因為不出意料的話,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在這一年首次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中國過去90%以上的光伏產品都出口到國外,而2009年以後,隨著光伏電價的出台,中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迅速崛起,2012年的裝機容量達到8.2GW。而在2013年,按照市場預期,德國新增裝機容量要從7.6GW下降到5GW,而在中國,國家能源局年初宣布,希望我國的裝機容量能夠達到10GW,目前看來至少也能達到6~8GW,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對於光伏應用市場的變化,中國此前也製訂過多份在當時看來相對超前的發展計劃,但最後都證明我們低估了市場的增長速度。2013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將中國2015年光伏市場的總裝機容量大幅提升至35GW以上。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裏,國內平均每年將會有10GW的新增市場容量。

政府的最新規劃使得中國光伏裝機容量的世界占比大幅提升,而和國內市場的增長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歐洲市場的容量正在銳減。彙豐銀行的預測數據顯示,整個歐洲市場在世界光伏裝機總量中的占比將從2011年的68%下降到2013年的32%,而到2015年,這一數字還將下降到25%。而中國市場在世界光伏裝機總量中的占比將從2011年的11%上升到2013年的27%,到2015年還將繼續保持在23%,幾乎和整個歐洲市場持平。2013年以後,中國和歐洲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光伏應用市場。

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委托相關機構協助製定光伏發展2030年規劃和2050年規劃,這兩份規劃將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光伏發展起到引導作用。據相關人士透露,中國到2020年的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將至少達到100GW,這意味著,除掉2015年前35GW的裝機容量,2016~2020年年均裝機將可達15GW。而2020~2050年國內裝機容量還會大幅提高,屆時中遠期規劃可能會把這30年的光伏年均裝機容量上調至30GW,這意味著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將等同於新裝30台10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

根據未來的能源需求進行預測,到2030年中國整個能源需求將達到75億噸標準煤,而屆時可再生能源將發揮巨大的替代作用。按照規劃,205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10億千瓦的數量等級已相當於目前國內總的電力裝機容量。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總裝機容量為11.4億千瓦,也就是說,到2050年,這11.4億千瓦可以完全由光伏替代!

而根據中國現有資源儲備情況,光伏中遠期規劃也顯示出光伏大規模發展的必要性。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和世界很多國家一樣麵臨著能源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中國現在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第一大電力消費國、第一大煤炭進口國、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費大國,我們的常規能源究竟有多少呢?實際上前麵已提到,中國的煤炭和天然氣都隻夠開采33年,石油還不到10年。也就是說,30多年以後,我們將麵臨無煤可挖、無油可采、無氣田可開的困境。為了中國能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光伏發電和可再生能源是唯一出路。中國必須在今後的20~30年內完成能源轉型,從現在的常規能源占比80%的能源結構變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

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再加上國家政策的鼓勵以及國內光伏製造強大的產業基礎,中國光伏應用市場的爆發指日可待。當很多國家的政策出現搖擺,市場出現下滑,市場的主導權也就能輕而易舉地落到中國手上,中國將引領全球光伏產業甚至新能源革命。

技術、製造雙引擎

中國光伏市場的大規模爆發式增長不僅是一場光伏革命、一場能源革命,更是一場投資革命。國家將新能源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也正是看中了新能源潛藏的巨大經濟效益。不僅僅是新能源這一產業,與光伏相關的還包括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材料等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未來前景可謂一片光明。按照目前的發展預期與規劃,預計未來光伏的投資規模將超過任何一個產業,而如果全麵替代化石能源,其資產規模將遠遠超過現有產業的固定資產總和,也將是推動未來30~50年持續高速發展的動力。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