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顧家(1 / 2)

1987年臘月,顧家莊。

臘七臘八,凍死鵝鴨。

兒不聽話,愁死爹媽。

臘月初八,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一座老舊的平房內,女主人秋英正在廚房熬著臘八粥,見灶台裏的火燒到了外麵,用腳往裏麵踢了踢。

“顧家,出來給媽燒火。”

“來了,”

兒子顧家穿著破舊的棉衣從屋裏跑了出來,蹲在灶台前往裏麵填著玉米秸稈。

“媽,飯啥時候好,我都餓了。”

“等你爸回來飯就好了。”

“那我爸啥時候回來。”

秋英有些擔憂的看了看門外,外麵的大雪已經下了一陣子了,地上的積雪也已經沒過了鞋底,可進山砍柴的丈夫卻遲遲還沒有回來。

眼看著天越來越黑了,秋英不放心的說:“顧家,你坐這兒燒火,過幾分鍾用勺子攪和一下鍋,我去村口看看你爸怎麼還沒回來。”

“知道了,媽,那你小心點,別掉溝裏了。”

“你這孩子,大過年的能不能說點吉利話。”

秋英進屋拿了件衣服披在了頭上,冒著紛飛的大雪急匆匆的向著村口走去了。

顧家姓顧,今年十歲,秋天開學後,剛剛上小學三年級。

顧家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希望兒子將來長大後,能做一個顧家的好男人,不讓大人操心,所以才取了這樣一個聽著有些土,又很有深意的名字。

顧家的父親叫顧常林,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什麼大的本事,雖然人很勤快,也很顧家,可家裏的日子總過得捉襟見肘。

還好,顧常林娶了秋英這樣一個賢惠的媳婦兒,嫁過來後,從沒和她抱怨過一句委屈的話,在他辛苦的耕耘下,給他生了一個延續香火的大兒子。

看著兒子一天天的長大,顧常林心裏高興。

隻是這個兒子,實在有點讓他頭疼,說話做事總是缺根弦。

顧常林有時候就想,是不是造人的時候缺少了哪個步驟,很想要把他從哪出來的,再把他塞回去回爐重造一回。

可塞回去卻又不現實,隻能盼著顧家長大後,說話辦事不要顛三倒四的鬧出笑話來。

顧家坐在門墩兒上給灶台裏添了一把柴,然後轉過身,麵朝門外的抬頭吹著從門裏飄出去的水蒸氣。

肚子咕嚕嚕的又開始叫了,揉了揉空空的肚子,站起來又把褲腰帶勒的緊了一些,想要讓饑餓感減輕一些。

盼著鍋裏的粥能快點熟,顧家又給灶堂裏添了一大把玉米杆,讓火勢變得更加的猛烈了起來。

鍋裏咕嘟嘟的冒著泡,大量的水蒸氣從鍋蓋的縫隙中呼呼呼的往外冒著,讓米湯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粘稠。

顧家從地上捧了一捧雪,早就忘了母親臨走時交代的話,鍋燒開後攪和一下鍋裏的臘八粥。

把雪捏成雪球後,掄起胳膊就朝著門洞砸了過去,就聽哎呀一聲。

顧常林剛拉著板車走到門口,就被兒子的一個雪球呼在了臉上,頓時破口大罵道:“你個小癟犢子,你想砸死老子咋滴。”

“爸,外麵黑咕隆咚的,你到門口也不放個屁,我沒看到你。”

顧家的話,讓顧常林恨不得上去給兒子兩巴掌,可他知道,就是打了兒子,腦子也不會變得靈光,要是打出毛病來,那就更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