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明治說話法。
三明治說話法,就是針對事情說三段話: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對子女說正麵肯定的話,中間的第二段則是對子女說“就事論事”的話。
例如:許多家長會碰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子女總要三催四催才肯去做作業?”“孩子的脾氣很倔,我常常忍不住就會罵……”
我們可以試試新的溝通方法。比如找個孩子心情比較放鬆的時候,到孩子房間,單獨告訴他:“你一向是個很懂事的人,做作業的事希望你能主動些,相信你了解爸媽的意思。”其中,“你一向是個很懂事的人”和“相信你了解爸媽的意思”,這兩句是屬於正麵肯定的話,而“做作業的事希望你能主動些”,是屬於“就事論事”的話,在談話中絕不批判孩子的人品和行為。用這樣的方式溝通,孩子通常比較願意去反省自己的行為。
許多家長很苦惱子女邊做作業邊玩。有位家長經常這樣對孩子說:“女兒,拜托你專心致誌做完作業再看電視,好不好?”這樣有點像“懇求”孩子做“責任內的事”,容易寵壞孩子,可能造成孩子是非不清,有恃無恐。
建議在運用“三明治法”說話時,應口氣更堅定,態度更果決。比如剛才的例子,母親可以直視孩子的眼睛,嚴肅清晰地對孩子說:“你一向學習很認真,希望你先完成作業,複習好再去看電視,媽媽相信你能管好自己。”
從家長的聲調、口氣,子女可以聽出自己的責任,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有些專家建議,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家庭關係顧問邁克爾·波普金說:“一般人都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話定下來,話的分量也會增加。”父母可以嚐試利用網絡、手機等先進和時尚的工具跟孩子交流,避免麵對麵,這樣做可以比較冷靜和客觀地處理問題,孩子可能更願意接受你的信息。
3.平行交談。
父母采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回應。美國《用心去教養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麵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麵交談,重點放在活動而不是談話的內容上,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麵對麵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係、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願意與父母之間什麼話都講。
四、常見的錯誤親子溝通及糾正
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經常會出現下麵的情況,作為父母可能已經習慣了,並未覺得它們有什麼不妥。殊不知這些溝通方式往往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為親子關係發展埋下隱患。
1.長篇大論地說教。
例子:有的家長叫子女去學習時常說“快點去學習,還在看電視,作業做了沒有,做事拖拖拉拉,整天要人提醒,叫了你這麼久還不聽……”“你看你,這麼懶,怎麼會學得好,這麼懶的人,看以後誰會請你這樣的人做事……”
糾正的技巧:針對情況用簡短的句子(15字以下)表述,例如:“我想你現在就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