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裴度拾金不昧(1 / 1)

唐代宰相裴度少時其貌不揚,個子矮小。小夥伴們常譏笑他,說他天生一副“窮相”,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裴度心想:隻要自己不騙人,不欺負人,誠實、努力,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裴度14歲那年,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剛過的時候,到郊外的香山寺去玩。香山寺內外燒香還願、賞菊郊遊的人來來往往,熱鬧極了。小裴度一進寺院,就被寺中的花木、建築迷住了,秋天的古寺景色太迷人了。不知不覺天色漸晚,寺裏燒香的人已不多了。忽然,一位中年婦女麵帶愁容急急忙忙走進大殿,將懷裏的綢布包裹小心翼翼地掛在身旁的欄杆上,雙膝跪在佛像前的蒲團上,虔誠地禱告起來。裴度見那婦女把頭深深地低下去,耳邊傳來了陣陣輕細的哭聲。

裴度心想:這婦女家中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看她哭得多傷心呀!裴度正想著,抬頭一看,那婦女已經離開了大殿,可綢布包裹仍舊掛在欄杆上。裴度急忙跑過去,拎起包裹就往外追。等他追出寺外一看,前後左右一個人影也沒有。裴度急得團團轉,跺著腳,連聲說:“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那位婦女小心翼翼將包裹掛在欄杆上的情景,又浮現在他眼前。他想:這包裹裏一定有什麼貴重東西;她已悲痛萬分,再把東西丟了,這不要她的命嗎?可又想:若是貴重東西,等她發現丟了,一定會回來找的,就坐在這等吧!

天色越來越暗,月亮升起來了。可那位婦女還沒有回來。再等下去,回家就晚了,爸媽一定要擔心。想到這,裴度決心今天先回家,明天一早就來等那位婦女。他想到婦女悲痛的樣子,決心不管花多大力氣,也要將包裹親手還給她。

第二天,一清早裴度就到了香山寺。

一會兒,隻見一輛馬車飛奔而來,從車上下來的正是昨天那位婦女。隻見她麵色蒼白,兩眼發直。裴度跑上去,將包裹還給了她。那位婦女緊緊抱住包裹,跪了下來。打開包裹,裏麵露出兩條珍珠玉帶和一條犀牛皮帶。她把一條玉帶雙手托送給裴度。泣不成聲地說:“您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不久前,我父親遭人暗算,進了大牢。這是我從親友那裏借來準備救我父親用的。誰知昨天光顧拜佛,卻把包裹丟在了寺裏,要不是您好心歸還,我那苦命的父親就隻有一死了。恩人,這條玉帶送給您,請您收下!”

裴度推辭道:“不行。歸還失物,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不用謝!這玉帶是救您父親性命用的,我更不能要。”說完就轉身離去了。

後來,裴度成了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一生曾做過三朝的宰相呢。

言行導航

有人認為:撿到的東西和用錢買回來的東西差不多。很多人都以為反正失主不知道,自己又沒有偷沒有搶,“拾金不昧”隻是說說而已罷了。

裴度卻在撿到失物包裹後,不但沒有據為己有,而且於第二天早上親自交還失主手中。

我們少年兒童應該向裴度那樣,從小養成誠實、仁愛的良好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