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類社會的競爭是無休止的甚至是殘酷無情的。世界上充滿著相互間的競爭和尖銳的對立。弱肉強食、你死我活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不斷上演的悲劇之一: 在自然界,植物間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和動物間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等事實早已證明,維持物種自身的存活,爭奪生存的資源,謀求進一步的發展,這是一切物種的天性。反觀人類社會,盡管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是開化的文明的物種,並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競爭的手段已經從茹毛飲血階段的血淋淋赤裸裸過渡到當代文明的優雅柔和的方式,但是,人類社會仍然逃不出競爭的鐵律。國際上仍然存在戰爭和掠奪,國內仍然存在廣泛的競爭,人與人之間仍然存在著激烈的爭奪。競爭,永遠不可能從人類的字典中消滅。
那麼,人類彼此間幹戈擾攘、爭鬥不休的根源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競爭就是為了爭奪資源。
“資源”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資源可以是陽光、水、土壤,可以是生存空間,可以是動物植物,可以是飲食男女,可以是高樓名車,可以是高高在上,可以是生殺予奪。進入了人類社會之後,資源一般表現為物質資料,即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更高的層次上,資源還有更高的表現形式,即金錢、名望和權力。金錢是經濟資本,名望是文化資本,權力是組織資本。掌握了這三種資本,也就具有了強大的資源,就能夠在人類社會上生活得相對自由且進退由心了。
資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資源與無限的占有之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因此,為了爭奪稀缺資源的而展開的鬥爭便屢見不鮮了。遠的不說,就說人類進入20世紀以來的兩次熱戰和一次冷戰,便是人類自己為爭奪資源和利益而發動的。至於日常生活中為了奪取稀缺資源而展開的鬥爭更是隨處可見。比如,市場上商人的機關算盡、學界裏學者們的黨同伐異、官場上官員們鉤心鬥角,等等。
從手段上來看,為了奪取稀缺的資源,人們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通過暴力掠奪、有的通過欺騙獲得、有的通過交易互換、有的通過強行勒索,等等手段,不一而足。
既然存在競爭,自然會出現對立的雙方,會出現雙方尖銳的矛盾和激烈的鬥爭。任何鬥爭都不是繡花,都不會溫良謙恭,有的時候,鬥爭甚至會變得血淋淋。這個時候,如何有效地通過競爭,最大化地獲得自己的利益,同時最大化地降低自己的損失,這就成了人們不得不關注的問題了。
中國古代謀略奇書《孫子兵法》中說“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指的是: 在戰爭中,真正的高手並不總是要通過兵戎相見才能夠分出勝負。真正的高手,能夠通過戰前一係列謀篇布勢造成必然勝利的態勢。在戰爭中,他能夠將必勝的態勢展示給對手,使對手徹底失掉對抗的勇氣和信心,自動投降或者崩潰。如此一來,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的效果。在這裏,孫子所說的“戰”,其實可以引申為人世間一切存在競爭的領域。不戰而屈人之兵,少戰而屈人之兵,用智而不靠力屈人之兵,這才是競爭所要達到的最佳效果。
秦朝末年,奸臣趙高亂政,百姓苦於苛法,人心大亂。率先揭竿而起的是陳勝吳廣,楚國原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項梁之侄項羽也趁機起兵。人們認為,天下烽煙四起,大秦滅亡即在眼前,正好憑著大好機會開創一番事業。於是,不少奇人異士紛紛加入到反秦的大潮中來,秦朝一時間風雨飄搖,朝不保夕。可秦雖將滅,卻也存有一定實力。大將章邯出兵平叛,沒幾個回合,就把最先起義的陳勝吳廣消滅了;之後,又趁著項梁攻打定陶的時候,圍困項梁,逼項梁自殺。一時間,秦朝阻住了頹勢,起義軍遭到沉重打擊。
當初,項梁起兵之後,曾立原楚王之孫--王孫心為楚懷王,把義軍團結在楚王的大旗下共同抗敵。這個時候,老混混劉邦也趕到楚王旗下,成為抗秦的主力之一。項梁去世,章邯放鬆了對項羽和劉邦的進攻,帶著軍隊去攻打趙國的農民軍。項羽和劉邦因而得到了休整和恢複實力的機會。
趙國被攻打,巨鹿城被圍,趙王急忙傳檄,請各路義軍趕來救命。義軍之間休戚與共,不少起義軍紛紛出兵。但是,又都懼怕章邯力大,不敢與其較量,隻得駐守巨鹿周圍,躲開章邯的軍隊,遠遠地觀望形勢。楚王也接到了趙王受困巨鹿的消息,此時他正在籌劃令項羽和劉邦西征伐秦。項羽為了報仇,於是決定北上抗擊章邯援救趙國,而劉邦則受命入關攻打秦之國都鹹陽。
不提劉邦,先說項羽。項羽受命援趙之後,就帶人北上抗秦。但是,懷王怕項羽不服管束,因此又派心腹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共同出兵,實則鉗製項羽。宋義擔心章邯實力強大,害怕被秦軍擊潰,就遠遠地駐紮下來。項羽一方麵急於報仇,另一方麵急於救趙,就尋個機會把宋義殺掉了,自己率軍前去救趙。項羽趕去救趙之時,秦將章邯率軍幾十萬,而項羽最多不過十萬之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用十萬人去攻擊幾十萬人,無異於驅著羊群趕虎豹,後果不言自明。可是,項羽是中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猛將。烏騅馬,天龍破城戟,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猛將兄的千古悲劇至今還被人們傳唱。史書記載,項羽身材壯碩,武藝高強,脾氣火暴,為古今之罕見。項羽藝高人膽大,殺死宋義之後,毫不猶豫地率軍渡過漳河,準備和章邯主力決戰。項羽乃是千古一將,他勇猛無敵所向披靡。率軍渡過漳河之後,他下令所有部隊帶足三日幹糧,鑿沉渡船,敲破飯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典故。將士們見項羽如此勇猛強悍,都對其敬若天神;同時,軍隊也軍心大振,士氣高昂。很快,項羽擊潰了章邯的偏將王離和涉問,迎麵遇到了章邯的主力部隊。項羽軍隊雖然不及章邯的一半,但是將士們個個英勇作戰,項羽奔突於兩軍陣前如入無人之境。章邯部隊被項羽軍的必勝信念和拚命廝殺嚇倒了,一觸之下,全軍潰敗。項羽大獲全勝,不僅擊退了章邯,而且解了邯鄲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