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永磁體與另一個永磁體能夠不接觸而互相施加力,人們曾經稱這樣的現象為超距作用。近代的物理學家為了解釋電荷之間的和永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引入了“場”的概念:在一個永磁體周圍的空間中存在著一個磁場,使處於這空間中任何位置的另一個永磁體受到磁場所施加力的作用,同時第二個永磁體所產生的磁場也對第一個永磁體施加著反作用力。因為力是矢量,所以磁場是矢量場。許多實驗事實都證明,磁場是真實的存在。
印有法拉第頭像的紙幣抗磁性的基本來源是電磁感應。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重大發現:圍繞著隨時間變化著的磁通量,有感應電動勢(或即電場)產生,故能在導線電路中產生電流或在大塊導體中產生渦流。這裏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對感應起它們的磁場變化起著反抗作用,這就是楞次定律。
尋常導體中因有電阻,在穩恒磁場的建立過程中感應產生的電流很快被消耗掉,它們隻有在瞬時,電磁感應對原子或分子內運動著的電子也有類似的作用。可見,一切物質都有一定的抗磁性,隻因它很微弱,易被其他磁性所掩蔽。
顯示抗磁性的物質的原子、離子或分子中的電子在基態都是成對的配合了的,它們的自旋磁矩和軌道磁矩各互相抵消。
超導電性材料在外磁場中被冷卻至其臨界溫度以下時,體內即產生電流,把體內磁通量全部排至體外,這就是邁斯納效應。所以超導體也被稱為完全的抗磁體。
邁斯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