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2 / 2)

延伸閱讀

創新高校入黨培訓模式,為黨旗增輝,讓青春閃光

重慶大學:創新組織模式探索黨員發展新路

一直以來,高校學生黨支部多是同班或同年級學生黨員組成。重慶大學黨委通過近年來的黨建工作實踐認為,隨著高校研究生培養規模逐步擴大,按年級橫向設置研究生黨支部的傳統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在研究生中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2003年開始,重大開展了按專業縱向設置研究生黨支部的探索,有力地促進了在研究生中發展黨員工作。

學校縱向設立研究生黨支部,適當劃小黨支部單元,以研究方向和實驗室為基礎設置黨支部,並用專業名稱冠名,突出了黨支部的專業特色。2006年,重大共有研究生黨支部112個,其中按專業縱向設置的黨支部94個。按專業縱向設置黨支部後,機械工程學院的黨支部數由原來的6個增加到18個,每個黨支部黨員數由60餘人減少為20人左右,這樣更便於在研究生中發展黨員和開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

鄭州大學:注重時代特點加強拓展培養

鄭大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拓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渠道。在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三進”工作中,發揮政治理論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同時要求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若幹小組,就經典著作中的理論觀點聯係社會或自身實際,相互學習和交流,打牢理論功底。

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全麵提高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2005年,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校組建了20支由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社會實踐服務隊和29支誌願者服務隊,奔赴河南省40多個縣市,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科技興農、文化宣傳、法律普及、政策宣講、環境保護、艾滋病預防等為主要內容,把農村政策、先進技術、醫療服務等送到農村,在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磨礪意誌,增長才幹。

中南大學:科學製定規劃壯大黨員隊伍

2000年,中南大學的一次調查顯示,在本科學生中,一年級基本沒有黨員,二、三年級發展黨員數量也不多,而畢業班發展黨員過於集中,造成許多黨員在校時間短,難以充分地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學校適時提出:注意發展黨員工作的年級分布,做到重心適當前移,加大在低、中年級中發展黨員工作力度。為此,他們從三個方麵科學製定黨員發展規劃。

早銜接。每年新生到校後,學生政治輔導員深入調查了解新生在高中階段的情況。結合新生到校後的表現,挑選思想政治素質較高的好苗子,建立教育培養檔案,重點培養考察。

早教育。近三年來,學校黨校先後舉辦了231個班次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有21000餘名學生進入黨校學習培訓。

早培養。建立培養聯係人製度,堅持標準,嚴把質量關,深入考察入黨動機,切實做到發展一個,帶動一片,發展一個黨員,樹起一麵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