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景色充滿了古樸的人文氣息,在群水包圍的古典園林中,一道淩駕於水麵之上的石橋蜿蜒而出,一直延伸到我們所在的半圓形晶石平台前麵。
我們四人呆呆地站在平台上,震驚地看著眼前的情景好半晌,老孫終於慢慢地偏過頭,看著我們道:“我操,了不得了,蘇州園林也出來了……”
“這……別看這一片園林不大,可是建在這樣的地方,肯定不會比地麵上任何一處世界奇跡遜色!”七筱忍不住讚歎,目光落在麵前的建築群中,充滿了敬畏。
這無疑是中國古代的一大奇跡!眼前的場景,要比之前見到的伏羲、女媧遺跡震撼得多,前麵的兩處古跡都太簡單了,雖說讓人嘖嘖稱奇,但是無法讓我們發自內心的讚歎。而眼前的場景不同,就算放在地麵上,也將會是一處優美的旅遊勝地。
更加難得的是,這裏大多數水上幹欄式廊道建築和水榭建築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經曆了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仍舊保持典雅、完整的風貌,仿佛歲月的塵埃沾染不到這處世外桃源一樣。
站立片刻,七筱的神色馬上又黯然下來,她回身看了看,後麵是泛著瑩潤光芒的晶石壁,石門帶著我們翻轉到晶石壁的另一側,也就是現在這片水榭建築前,然後徹底與之前的女媧雕像所在的空間隔斷,即便隻是一牆之隔,那裏的混亂刹那間變得遙遠,渺不可聞,帶著藍兆菲的身影,匆匆消失在眼前。
那種情況下,藍兆菲恐怕凶多吉少了,但是誰也不願提起,這是我們不願麵對,不願啟齒的事。她的離去作為一顆悲傷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悄悄生根發芽,即便是屢受其苦的老孫,也沒表現得幸災樂禍。
隊伍中再次少了一人,我們四個人沉默良久,草頭王歎了口氣,拍拍七筱的肩膀,然後當先向前走去。
石橋淩空架設在水麵上,兩側是雕鏤精美的石欄柱,每隔半米就會出現一對。
我們跟著草頭王,相繼向前走去,光芒透過廊道和苑囿,依稀能夠讓人看清深處的景象。
小橋轉了一道彎,再次向前走了七八米後,我們便進入了一個方形的小亭子內。亭子大概三米見方,四角瓦簷向上翹起,典型的歇山式建築。
在小亭子內略一駐足,我們四下看了看,周圍的水麵黑漆漆的,令人稱奇的是,水麵似乎還有微小的波瀾蕩漾,看來這裏似乎不是一潭死水。
“這裏像是漢代的苑囿……不知為何會被建在這裏,不過,通過這些遺留,或許能找到原因。”我道。
“沒錯,是漢代的,去裏麵看看。”
草頭王說完,徑直走出了小亭子,沿著水上的小橋一直走到了一條寬敞的廊道內。廊道內的圓形支撐柱斑斑駁駁,表麵皆褪了色。
接下來我們沿著廊道,一直走到了一座小型的宮殿前,大殿沒有名字,不過建築得非常精美——雖然木鏤的窗戶大都已經腐朽。
草頭王推開大殿的門,迎麵一陣腐朽的氣息撲來,老孫探頭探腦地剛想鑽進去,被草頭王伸出胳膊攔住,隻聽他說道:“裏麵氣息駁雜,等一會兒再進去。”
五分鍾後,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大殿。
和想象中的宮殿內部情景差不多,大殿內部非常空蕩,兩旁離牆不遠的地方擺放著兩排三足圓鼎,圓鼎表麵生滿了銅綠,顯得斑斑駁駁,若是這些東西放在地上的旱鬥中,倒也挺稀罕,可惜在這種地方,我們根本就帶不走,老孫也隻是看了一眼,歎氣搖搖頭,不再理會。
除了這些銅鼎,餘下顯眼的,也隻有那一根根圓形的大柱子了!光線影影綽綽,通過殿頂的漏洞勉強能照亮裏麵。
我們一路向前走去,來到了大殿的深處,登上了九層台階後,在一排紅漆折疊屏風前,發現了一張寬大的寶座,上麵鋪著布帛,像極了皇帝的龍椅。
四個人來到寶座旁邊,草頭王伸手去揭布帛,還沒揭開一半,布帛便化作碎片,抖落在寶座上麵,竟是爛了。清除掉這些朽爛的殘片後,我們發現,寶座是用普通的白石整體雕琢而成,比我和七筱之前在西安地宮中見到的黃金寶座要遜色許多,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仔細搜索了一番,沒有什麼有意義的發現,這時老孫指著一邊說道:“你們看,這邊有一個匣子。”
離寶座不遠的一個案幾上麵,擺放著一個木頭匣子,表麵布滿了灰塵,但是這個盒子內的東西應該不是什麼俗物,不然不會被單獨擺放在寶座旁邊的案幾上,而且還擺放得工工整整,仿佛一件貢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