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遺詔(1 / 3)

回到避暑山莊,發現外圍多了把守的官兵,一副如臨大敵的摸樣!

“怎麼回事?”綿忻與瓔珞對視,心中有同樣的疑惑。

一個太監模樣的人老遠認出了綿忻,急急地跑過來。“我的王爺,您讓奴才好找!快去煙波至爽殿吧!”

“出什麼事了?”綿忻有種不祥的預感。

“萬歲爺他——駕崩啦!”

“什麼?!”

綿忻和瓔珞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震呆了。

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我出去的時候還是好好的,太醫說隻是中了點暑氣啊?!”

“這奴才可就不知道了,您還是快去吧!智親王和列位大人都到了,就差您啦。”

“皇阿瑪——”

“綿忻……”

變故來的這麼快!

煙波至爽殿。

隨駕的諸位皇族宗室、隨駕的四位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和文孚,智親王綿寧都在。

氣氛有些緊張。

綿忻才知道,嘉慶皇帝隨身帶著的傳位鐍匣在嘉慶皇帝駕崩後離奇失蹤。

所有人都在找。

快把避暑山莊翻了個底朝天,始終沒有找到。

自從西周時起,中國政治權力的傳遞就一直遵循著一個明確的原則:“立嫡以長”。

“嫡長製”最有效地保證了皇族內部權力延續的有序,杜絕了皇族間的競爭,被聖人稱為“百王不易之製”。正因這個製度,導致了曆史上幼童、白癡、昏庸之徒的不斷登位。清朝卻並沒有沿用這個製度,而是注重皇子自身修為,隻以能者居之。

到了嘉慶皇帝這一朝,情況有些微妙。嘉慶皇帝的心思與其父乾隆一樣,願以嫡子即位,打破清朝開國以來從無嫡子皇帝的曆史。就算是嫡子,嘉慶皇帝也有充分的可選擇性。

智親王綿寧是先孝淑皇後所生嫡長子,瑞親王綿忻是現皇後所生四子,原本懸殊的地位卻因嘉慶皇帝不久前突然對綿忻的青睞有加而改變了!

嘉慶皇帝不僅將綿忻封了親王,還曾在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官員透露過對綿忻寄予的殷切希望。

是以煙波至爽殿上諸人分為兩派。

一派以皇族宗室禧恩為首,擁護智親王綿寧。另一派擁護的則是瑞親王綿忻。

一時間僵持不下。

“現在天氣炎熱,大行皇帝的梓宮必須及早運回京城,嗣君也該早做定奪,遲恐生變!”

軍機大臣戴均元突然提議道:“既然大行皇帝的遺詔還未找到,不如派人連夜進京請皇後娘娘的旨意,由皇後娘娘做定奪!”

此話一出,諸人紛紛應和。

“可是……派誰去呢?”

殿上又是沉寂,大家被這新問題困擾了。

戴均元提議,“不如就勞煩頤齡大人跑這一趟吧。”

“我?!”頤齡為官一向圓滑,遇黨派之爭時從來都保持中立的態度,卻估不到這次卻被中立所害。

“是啊,頤齡大人一直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是最合適的人選了!您又是皇後娘娘的弟弟,漏夜進宮也穩妥些。”

“戴大人後一句話才說的是重點,皇後娘娘畢竟是老夫族中姐姐,老夫我還是避些嫌疑的好。”

其他人也不容頤齡辯解。

“眼下兩方都沒異議,頤齡大人就不必推搪了吧。”

頤齡眼見如今形勢所迫,少不了回京之行了,隻好答應著出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