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誌反複強調,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僅國內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而且在國際上還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是按照小平同誌這一重要思想,全麵分析當代國際形勢及特點,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團結與合作,爭取和平有利的國際環境,保證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
一、改革和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我們集中精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要有一個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對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意義重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誌在闡述我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時,特別強調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這一戰略思想。早在1980年1月,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一文中,鄧小平就把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作為八十年代的第一件大事提了出來,他說:"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始終是作為一項嚴重的任務擺到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的日程上麵"。"反對霸權鬥爭搞得好,可以延緩戰爭的爆發,爭取更長一點時間的和平。這是可能的,我們也正是這樣努力的。不僅世界人民,我們自己也確確實實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所以,我們的對外政策,就本國來說,是要尋求一個和平的環境來實現四個現代化。"此後,在眾多的場合,鄧小平同誌一有機會就強調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1984年2月22日,鄧小平同誌在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時說:"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來有個想法,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種問題,不用戰爭手段,用和平方式。""我多次講過,中國人不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少關心和平和國際局勢的穩定。中國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會神地搞國內建設。"
1984年5月29日,鄧小平同誌在會見巴西總統菲格雷多時把我國的對外政策概括為兩句話:"一句話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另一句話是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並說:"要爭取和平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由於"我們現在是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設,因此,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不發生戰爭,爭取長時間的和平。"在以後的不同時期,鄧小平同誌再三強調指出:"我們製定中國的國策,同樣也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政府始終高舉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邊"。中國要集中力量搞建設,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需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也正在努力創造和維護這個和平環境。
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的侵略戰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貫立場和態度。而三中全會以來在對外關係中,鄧小平之所以特別強調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這是從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出發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大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從人口、土地麵積、物產資源來說,中國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國家,可是按人均國民收入而論,中國在世界上排在最後幾位。這一現狀說明,中國必須尋求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發展經濟,必須集中財力、物力、人力於生產建設中,必須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這主要是從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整體出發的。在鄧小平同誌的思想指導下,黨中央提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一是解決溫飽,二是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三是到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有一個長期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會神地搞國內建設。"這與本世紀末擺脫貧困達到小康水平直接相關。"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要花五十年左右的時間,因此,我們希望至少有七十年的和平時間。""總之,我們誠心誠意地希望不發生戰爭,爭取長時間的和平,集中精力搞好國內的四化建設。"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基本條件,國際動蕩,世界不太平,那麼我們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就會受到幹擾,甚至難以實現,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必須努力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
正因為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所以,中國政府對凡是有利於世界和平的事業都采取歡迎的態度。"誰搞和平,我們就擁護;誰搞戰爭和霸權,我們就反對。"當前,國際形勢總的來說對我國的四化建設是有利的。各國改革和調整的潮流也為我國積極開展外交,擴大對外經濟聯係,進行相互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我們應爭取和利用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集中力量搞好四個現代化建設。正如小平同誌所指出:"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是爭取世界和平,在爭取和平的前提下,我們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發展自己的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