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同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是鄧小平同誌和我們黨的一貫思想,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成敗的關鍵。當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和理解發展市場經濟與反腐敗的關係,克服錯誤認識,特別是要克服把反腐敗鬥爭同發展經濟、改革開放對立起來的思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順利建立和發展。
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是通過市場的功能,充分體現價值規律。所以在市場經濟體製條件下,貨幣誘惑力將為世人所注目。少數人就可能因其內在動機的驅使,衝破法律、政紀、道德的規範,利用政治權力、家庭背景、社會靠山等去獲取那種不公平的利益。如果一個黨員、幹部借助自己手中的權力,損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去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轉化成以權謀私行為。以權謀私是執政黨內存在腐敗現象的集中表現,是助長和誘發社會上各種腐敗現象的病根。因此,我們要看到,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會給我們的廉政建設增加難度,尤其是現在,市場經濟體製處於初步建立狀態,許多法律規範還不健全,這就更容易產生腐敗現象,對此,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無所作為,否則,市場經濟體製尚未發育健全,腐敗現象就會蔓延開來,那將會影響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發展。因此,反腐敗不能等到市場經濟體製完善以後再抓,而必須在建立市場經濟體製過程中,抓住一些突出的、帶普遍性的問題,按市場經濟原則加以解決。在解決腐敗問題過程中,要重視建立健全相應法規,加強管理,促進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完善。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不僅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而且也有利於消除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但是,黨內一些不正之風以及消極腐敗現象、違法違紀行為不可能一下子根除,因此,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一定要下大力氣搞好黨風廉政建設,深化反腐敗鬥爭,以減少對改革開放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幹擾,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清除障礙。首先,從指導思想上要牢固樹立起兩個意識,即經濟建設是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問題,執政黨的黨風問題也是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問題。其次,要消除黨風和廉政建設與經濟建設對立的思想。必須明確,丟掉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就失去了我們的政治優勢,風氣搞壞了,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也就必然會垮下來。正如小平同誌所指出的:"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這是我們國家的成功。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麵變質,反過來會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汙、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因此,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市場經濟,越要反對腐敗,越要抓黨風廉政建設。再次,要在實際工作中,堅持突出兩個效益,一個是經濟效益,一個是黨風廉政效益。隻有經濟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都搞好了,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隻有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場經濟發展中所產生的為政不廉等弊端,進一步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順利建設和發展,隻有理直氣壯地反腐敗,堅持查辦違法違紀案件,才能保證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健康發展。
(原載於《寧夏宣傳》199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