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已經敲定下來,不過在執行之前,蘇牧還是忍不住想製作一下有機土壤,他想看看,按照係統給的配比能做出什麼效果。

他找個盆當固定容器,按照配比一盆盆往攪拌機裏裝料。

攪拌機裝了大半後,他又倒進去兩盆水,這也是配方中的一種。

連接電瓶,啟動攪拌機,攪拌機內層外層同時向兩個不同的方向旋轉,裏麵的料被攪的沙沙響。

每攪拌二十秒,他都會停下打開看一眼,直到打開第三次,裏麵的料才算基本均勻融合到了一起。

想要效果更完美,最佳時間應該是一分三十秒。

裏麵再也看不到原料的本來顏色,全都變成了有一點點發黃的褐色疏鬆的有機土壤。

這個配方是專門針對半沙化土壤的,其中百分之二十是沙子,百分之十五是黃土。

這是最節省有機肥料和輔料的辦法,第一年肯定變不成黑色,第二年沉澱、腐熟過後就差不多了。

土壤的肥力不用懷疑,甚至都不能拿來直接播種,容易燒秧苗,隻能翻到地下,前期間接給種子提供肥力。

埋在地下為作物提供營養隻是一部分功用,主要還是改善土壤。

有機土壤摸起來鬆鬆軟軟的,捏一下能凝結成塊,鬆開掉到地上又會摔成碎塊。

【這土真好啊,拿來種花肯定長的很好。】

【肥力太大了,種花可能得死,裏麵還有沒腐蝕的秸稈,這種土應該隻適合改善主播家地裏的土壤。】

【不懂這些,但感覺很不錯,就是有點費錢,沒想到種地還得投入這麼多。】

【把土地看成生命,不能一味的索取啊,時不時就要補充一下營養,我們東北這邊就會經常秸稈還田,上農家肥。】

【要是有塘泥就好了,那東西最有營養。】

【主播能不能養魚?把門口的溪水利用起來。】

蘇牧再次啟動電機,這次調成了吐料模式,隻見大量的攪拌好的有機土壤從出料口中被推出,很快,攪拌機裏麵就空了。

全程也就十五秒左右。

蘇牧停下,他走向小屋,要去給改進的攪拌機畫個圖紙。

“溪水沒法利用,你們可能不知道,門前這個溪流的下遊種了上百畝的水稻,我要是截流了,那些水稻就隻能用地下水補充了。”

【都旱成這德行了還種水稻?是不是太不合理了?】

【這麼點溪流最大的作用應該是緩解幹旱,種水稻…太浪費了。】

【大量利用河水違法,主播還是別打溪流的主意了。】

蘇牧在這方麵也搞不懂,那溪流太小了,最大也就能發揮到這樣了。

他拿出本子快速畫出草圖,攪拌機上方是個巨大漏鬥,漏鬥下方就是攪拌機的進料口。

攪拌機下方的出料口畫了一個帶擋板的傳送帶,擋板會阻擋有機土壤流到外麵,也承擔著將有機土壤歸整到傳送帶上的工作。

傳送帶延伸到一個坑中,這裏是暫時堆積有機土壤的地方。

草圖畫出來,剩下就是精細計算規劃了。

他隻有一個人,肯定要以自動化為主,傳送帶顯然不需要一直運行,它需要在攪拌機工作完吐料過後運行個三四十秒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