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直播間的人很多,有時候都五六萬加,平均人氣在三萬那樣!

蘇牧做什麼講解什麼,時不時互動一下。

“這個噴灌設備多數時間是接不上水管的,上麵必須設置一個水箱,想要節水,還要有個壓力泵,讓水霧均勻的噴灑在作物幼苗上…”

蘇牧設計的外形是跨度在一畝地寬度的蜘蛛外形設備,有四個支撐點,到時候會安上四個輪子,其中兩個由電驅動,最好可以遙控控製。

其實要是有條件,還可以加入一段智能程序,隻要有雷達探測、攝像頭和傳感器等設備,就能實現智能化噴霧。

這些都是可以實現的,而且還不是什麼太高的技術。

蘇牧設計出的雛形就是按這個思路來的,將來不斷優化,就可以手搓出一個在農場上自己到處跑的噴水設備啦。

如果可以自動加水,再解決能源問題,完全能做到掃地機器人那樣智能,指哪澆哪…

甚至再加一套幹濕度傳感器,它自己就能判斷該不該澆水…

隨著他的構想,初代的土地噴水設備逐漸成型,他命名為蜘蛛噴灌車。

蜘蛛腿用買李小飛三叔電機附送的方鋼架子就行,一根方鋼完全能支撐,內部還能排布電子線路和水管。

上方是個長方形的圓桶,方便保持平衡,如果沒現成材料,那就自己焊一個。

電瓶、加壓泵也會放在這上麵。

將來這上麵還可以放太陽能板,外部用高強度塑料包裹成流線型減小風阻。

蜘蛛下方就是噴霧設備了,設置兩到四個噴霧點即可。

這個設備的目的不是給地澆水,就是為植物緩解幹旱,保持濕潤環境,促進其生長。

如果方便好用,還可以應用到草場上,讓其自動給牧草澆水。

那麼大的牧場不可能建設完備的灌溉係統,這種不怎麼耗能的精準噴灌設備就會派上用場。

當然,初代蜘蛛噴灌車的設計沒那麼複雜,隻要具有一二百米的遠程遙控功能就行。

設計完噴灌設備,蘇牧又研究起了手電鑽改電鋸,這個在網上就有教程,他研究一番就動手了。

做了一大半,外麵的雨暫時停了,他連忙生火做飯,為了以防萬一,他把晚飯也做出來了…

阿梅不怎麼挑食,如果沒有肉食,豬油拌飯它也吃。

吃過午飯,蘇牧把上午攪拌好的有機土壤撒到外麵的地裏,還有一小半沒有有機土壤,不過現在就可以種一部分了!

然而,這時候卻有個電話打了進來,“你有二十九件快遞需要自取,你那邊太遠,我們送不了。”

“好,我知道了。”

是快遞點的電話!

因為下雨,耽擱了些時間,現在才整理出來。

地並不著急種,他開著拖拉機將攪拌機上的漏鬥填滿,一個小時他應該回來了。

除了他在網上買的部分電子元件和維修電瓶的原料和元件,剩下的應該就是那些讚助的工具啦!

不知道具體有什麼,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