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天還是昨日的天。可多了一輪月亮。

今晚的月亮來得不是太圓。不圓也好,將圓也美。又要賞著她清華肅穆的夜色了。

開懷的!我又想和月兒對話。雖然一個在天上,一個卻在地下。

相隨於月亮的,是那些眨著眼的星星,閃閃的好似網絡對話的頭像。他們也在和大地或地上之人開懷聊語吧?

——真巧,眼前一泓清水團團,季節已讓他變得清澈無比了。他不需要渾濁,他是從曾經的渾濁流淌中一路過來,澄清在這裏。這時也該懂得匆匆是入不得佳境了?

於是他也要賞月來,和著這如夢的月亮。又把一泓水上的月亮和閃著銀花的月光忘我的往前推移。移到一處,就掛上屏風。——屏風也是水做的,什麼都可畫上去,什麼掛上去都可相映成風景。雍容的,又些許留戀的平鋪傾下去,還激起漫地聲音,清泠如環佩。——去著的又補了來,不絕如那月光。他是將月光拉了絲,容在裏邊了?要不然會有那麼動聽的歌聲?他此時也仿佛陶醉於音樂,成了真正的歌唱家。

多美的夜啊!夜裏有月。

白天是“立功”、創業人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溫暖的陽光帶給了生命,卻不免有不小心灼傷之虞。我黑的臉龐就是陽光曾經灼過的。這我不敢說美,也不敢說不美,但總覺拗勁。陽光同時還帶來鳥兒的歌唱,談這說那,嚷來打去,吵雜的很。不太與我心適。

唯有夜來之時,我的世界開闊了許多。心如窖藏的千年老酒,陳而芬芳。我還要適度的喝,也不忍得多倒出來,倒多了會滿溢,喝多了會太醉。然後我會重塑一個情境,記得今天是幾月幾日,月亮也是該來的時候了。

睜開懵懂的雙眼,煙霧氤氳之時,在古時和現代架一座時光之橋。把古作今,今便回到古了。“存照”有很多,隻是底色原始。細看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過客和舊事。偶爾的琵琶反彈,立刻會引起關注,我要和它深究一番。——會意了,有進步。擴散這個概念,用在這裏很合適。遠徙的魂在時空隧道上自由行走,那是愜意的事。一塊麵包說不定會踐約出來。我這個劣質的麵包機,偶爾也會作出好麵包,自己吃著倒覺香味四溢的,快感的很。

晤麵於鍾繇,王羲之,褚遂良,範仲俺,蘇東坡,米芾等家,也懂得一點“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的意思。沐浴一番,握筆起來,也似孩童習字。看的幾分鍾才下筆。描摹的影子在字間過來過去。果然精到!小家子氣也得暫時保留了。咱本來就不是大家嗎。

有月陪著更好。沒月,那是他還要把她的清輝分送到另外一些地方、一些人去。獨享,在世界上是從來沒有的事。這也好,遙相呼應的詞語也就出來了。高明的文人把月比作“瑤盤”“玉鏡”、“金輪”“嬋娟”“發光的石頭”等。我更喜歡曹孟德老人的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老人家要懷捧月亮,一看就有理想。他的理想就是要做周公那樣的人,吐哺之間天下人心都是他的了,——果然言中了。

掇月?

多麼幹脆利落的赤子之心呀!

要我比月亮,她就是個畫餅。也是個不俗的名字。

畫餅也可充饑。

圓圓的是十五六的月亮吧!餅子熟了,油光鋥亮的從天邊才捧出來,裏邊還有晶瑩的人間叫不上名字的餡餡。饑餓的人兒一定是我。

就這樣每天吃一口。不敢多吃,生怕吃多了她恨我貪心,永從我心中消逝。還怕虎咽的吃法會傷著她,咀嚼也來得慢。我這樣的吃,她那樣的縮。等到他收縮彎成形似一位佝僂老人的時候。我心中的明月就會圓了,升騰浮起。

可如果我枯竭了,也得默默地承受與孤獨著期盼。我常仰著她說,什麼時候月才圓呀?

就像太極圖裏的倆個圓形,總是一消一長,互相襯映,互為補充。缺者增之,滿者損之。

我知道我是吃著月光長大的,我又會吃著月光慢慢老去,直至死去……

我們也知道直到老盡了,我們不斷的歌唱才會停止。酸甜苦辣的歌,脈脈情長的歌,激情四射的歌也就杳無聲息……

孤獨窗前,舉酒囑客;爛漫花叢,有影相伴;陽關古道,獨木小橋亦會留有印跡——有你我更不寂寞!真怕的是有一天你突然不在了,我們的歌聲在陰雨天地裏該怎麼唱出?我的煙村酒巷的故事說的還有甚麼意義?

於是隻恨人生苦短,歲月不長。悲從中來,擊節而歌。歌曰: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我真是把她作為在水一方的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