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示例】
【例文一】
[升格前]
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這是發生在幾天前的一件事。它給我的印象太深了。它時刻啟示著我,做好事也要看時機,不然好心就會當成驢肝肺,給別人幫倒忙,反而害了別人。
那一天中午,我與好朋友坐3路車到邵陽市,先到新華書店玩,買了一些書,後來又逛了超市,一直到中午才回家。路途中上車的人很多,主要是挑擔提籃的農民。他們也不容易,把家裏種的農產品清早挑到街上來賣,到中午才回來。遇到年紀大的農民,我們就把座位讓出來了。因為我們看到路邊房屋的牆上石灰粉刷的標語,是“八榮八恥”的標語,很醒目的。“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標語是用來教育人的,我們也因為自己能幫助他人而心情舒暢。雖然讓出座位後我們隻好站在一個滿身酒氣的中年男人身邊。這讓我十分不舒服。
出了市區,大概有一會兒,不久,一個老人拄著拐杖上車了。他精神十分好,但行動顯得十分吃力。一上車,他四處看了一下,似乎在尋找座位。這時我身邊坐著的那個中年男人馬上站起來,拉住老人的手說:“嗯!老哥,坐我這兒吧!”老人沒理他,隻是自顧自地四處察看。中年男人說話酒氣四溢,滿車都是,嗓門很大但很客氣地說:“嗯,你就坐我這兒吧!”老人這時才搭理他,一邊推讓一邊說:“謝謝老弟了,你隻管坐你自己的車。我不坐,我是坐不得車的。”不想車子顛了一下,把中年男人一下子顛回到座位上。幸虧他拉著老人,不然老人也會跌倒。中年男人馬上站起來,一口酒氣噴到了我的臉上,我連忙捂著鼻子。他扯開喉嚨大聲對老人說:“老哥,你這就看不起我了。人家學生伢崽都讓座做好事。我今天第一次做好事,你可要給我個麵子!”嗬嗬,真稀奇,讓座也是關係到麵子的大事了。他移到一邊,說:“今天你非得給我個麵子不可。”他與老人推讓了很久,最後老人被逼無奈,被按到了中年男人的座位上。老人沒辦法,隻好坐到座位上,並表示感謝。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對中年男人投來讚賞的目光。覺得他是我們時代最可愛的人。我也覺得他很可愛。雖然他的滿身酒氣讓人生厭,但他的讓座還是令我覺得他並不那麼討厭。
車子到了終點站,大家忙著下車,我因要拿東西,隻好留在後麵。我發現那個老人久久坐在那裏不動。結果老人說的一番話讓全車人哭笑不得。
售票員勸老人下車。老人說:“我受了傷病,是坐不得的。一坐下就起不來了。我隻好等我的兒子來接我了。”
我們不由驚訝不已。那個中年男人剛下車,看到這一幕,也不由臉紅脖子粗,尷尬不已。
嗬嗬!好心辦壞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升格指南】
場景描寫一定要符合當時的實情(也就是所謂的“生活的邏輯真實性”)。本文對“一幕”的描寫應該說是具體生動的。但有好幾處不符事件發生時的場景。升格後的作文刪掉了語言上的累贅文字,對事發場景進行符合生活邏輯的細致描寫,讀來就流暢自然了。
[升格後]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中午,我與好朋友坐3路車逛超市回來。
路途中上車的人很多。遇到年紀大的農民,我們就把座位讓出來了。路邊房屋的牆上石灰粉刷的“八榮八恥”的標語很醒目。“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標語是用來教育人的,我們也因為自己能幫助他人而心情舒暢。雖然讓出座位後我們隻好站在一個不好的位置——一個滿身酒氣的中年男人的身邊。
出了市區不久,一個老人拄著拐杖上車了。他精神尚好,但行動顯得十分艱難。一上車,他四處看了一下。這時我身邊坐著的那個中年男人馬上站起來,拉著老人的手說:
“嗯!老哥,坐我這兒吧!”
老人擺手,表示不坐。
中年男人說話帶著酒氣,嗓門很大但十分客氣。他說:
“嗯,你就坐我這兒吧!”
老人一邊推讓一邊說:
“謝謝老弟了,我站著挺好的。”
不想車子顛了一下,把中年男人一下子顛回到座位上。幸虧他拉著老人,不然老人也會跌倒。中年男人馬上站起來,說話間一口酒氣噴到了我的臉上,我連忙捂著鼻子。他額上青筋條條綻出,漲紅著臉對老人說:
“老哥,你這就看不起我了。人家學生伢崽都讓座做好事。我今天第一次做好事,你可要給我個麵子!”
他移到一邊,與老人推讓了很久,最後他將老人按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老人沒辦法,隻好坐下,但默不作聲,臉上的表情並不快樂。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對中年男人投來讚賞的目光。雖然他的滿身酒氣讓人生厭,但他的讓座還是令我覺得他有些可敬。
車子到了終點站,大家忙著下車,我因要拿東西,隻好留在後麵。我發現那個老人久久坐在那裏不動。
售票員勸老人下車。老人說:“我受了傷病,是坐不得的。一坐下就起不來了。我隻好等我的兒子來接我了。”
我們不由驚訝不已。那個喝了酒的中年男人剛下車,正回過頭,聽到老人的話,顯得十分尷尬。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例文二】
[升格前]
有誌者事竟成
“有誌者事竟成”,它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立誌是至關重要的。有了堅定的誌向,最終是能成功的。
這個道理已經被無數的事實所證明。就拿敬愛的周總理來說吧,他從小就立下為中華崛起、騰飛於世界而奮鬥的堅定誌向,在以後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曆盡艱辛,出生入死,終於和無數的革命前輩一起,推翻了舊中國的黑暗統治,創建了新中國,使中華民族得以騰飛於世界。中國體育健兒的經曆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他們為了振奮國威,為了促進人類的體育事業,刻苦訓練,頑強拚搏,為我國獲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獎杯,實現了中華民族體育強國的夢想。相反,在中外曆史上,那些無誌而一生庸庸碌碌,無誌而敗事的人也是屢見不鮮的。由此看來,“有誌”的重要性是很顯然的。蘇東坡說: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
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樣的事實,有的人雖然也“有誌”,但是他們不能獲得成功。其中的原因有兩個,—個是他們的誌向違背曆史發展規律,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外一切反動派的根本目的都是與人民為敵,都是妄圖阻止曆史向前發展,因而總是以最後的失敗而告終。有些人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腦後,專打個人的小算盤,他們的所謂“誌”,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不合時代要求的,因而也是難於實現的。其二,有的人的誌向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是他們不去作出相應的努力,因而“空懷壯誌”,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
為什麼“有誌者”會“事竟成”呢?因為他們懂得“有誌”與“事成”之間還有一段漫長的路,因而能自覺地奮鬥,走完這段漫長的路,到達勝利的境地。日本民族有一句諺語:“決心成功的人已經成功了一半。”這諺語固然告訴我們“決心成功”即“有誌”的重要性,但是也意味著“決心成功”並不等於成功。要把“一半”變成“全部”,還得靠人們去奮鬥。因此古今中外的有誌之人,總是既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又有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
高爾基說得好:“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真理。”今天,我們的目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偉大的目標,已經激發起,並將進一步激發起億萬人民的創造精神和拚搏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的事業一定會獲得成功。
【升格指南】
議論文寫作要特別注意思路清晰,論證的過程要做到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合乎邏輯。這需要學生在寫作中抓住中心,並圍繞中心展開論述,使其思路非常清晰。
文章升格前,作者采用分層論證的方法,對“誌”進行了具體分析,指出各人的“誌”有的是符合曆史發展規律的,有的是違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的是專替個人打算的。這些分析是應該肯定的。
但是,作者沒有認真提煉分論點,沒有理清自己的思路,因而文章的層次顯得比較混亂。第1段提出論點以後,第2段用典型事例作論據,證明有誌者事竟成,這是可以的。可是第3段卻去分析有的人雖然有誌卻不能獲得成功的原因,第4段又不加分析地說明隻要不斷努力,有誌者就能成功。這樣在認識上就不能自圓其說,行文不連貫,因而文章的條理不清楚。這種條理不清,反映了作者邏輯思維的混亂。因此,要想升格,主要從結構上進行調整。
升格後的文章引論部分交代題目的出處,點明中心論點。主體部分分層次進行論證:第1層,舉例論證有了堅定的誌向,就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和堅強的事業心,因而就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道理,論述誌向的重要性;第2層,“有誌”不等於成功,要成功還得靠自己去奮鬥,從反麵進行論述;第3層,論述“有誌”與“事成”之間的關係,正麵強調堅持不懈奮鬥的作用。結論部分回應開頭,落實觀點。做這樣的處理,文章的結構顯得嚴謹有序,自然具有更強的說理效果。
[升格後]有誌者事竟成
“有誌者事竟成”,出自《後漢書》,它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立誌是至關重要的。有了堅定的誌向,並堅持不懈地奮鬥,最終是一定能獲得成功的。
這個道理已經被無數的事實所證明。就拿敬愛的周總理來說吧,他從小就立下為中華崛起、騰飛於世界而奮鬥的堅定誌向,在以後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曆盡艱辛,出生入死,終於和無數的革命前輩一起,推翻了舊中國的黑暗統治,創建了新中國,使中華民族得以騰飛於世界。中國體育健兒的經曆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他們抱著“永爭第一”的誌向,為了振奮國威,為了促進人類的體育事業,刻苦訓練,頑強拚搏,為我國獲得了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獎杯,實現了中華民族體育強國的夢想。相反,在中外曆史上,那些無誌而一生庸庸碌碌,無誌而敗事的人也是屢見不鮮的。由此看來,“有誌”的重要性是很顯然的。蘇東坡說: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
但是,我們也看到這樣的事實,有的人雖然也“有誌”,但是他們不能獲得成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他們雖然立有誌向,但是他們不去作出相應的努力,因而“空懷壯誌”,到頭來也是一事無成。這讓我們想起蜀鄙二僧的故事。西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僧皆有去南海之誌,然,富者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而貧者一瓶一缽至矣。為何?因為富者隻“欲”未動,而貧者不懈努力。如此,富者隻是空想,所立之誌毫不付諸行動,有如紙上談兵,這與無誌者有何兩樣?
為什麼“有誌者”會“事竟成”呢?因為他們懂得“有誌”與“事成”之間有一段漫長的路,需要堅持不懈地走完這段漫長的路,才能到達勝利的境地。日本有一句諺語:“決心成功的人已經成功了一半。”這諺語固然告訴我們“決心成功”即“有誌”的重要性,但是也意味著“決心成功”並不等於成功。要把“一半”變成“全部”,還得靠人們去奮鬥。因此古今中外的有誌之人,總是既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又有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蘇聯英雄奧斯特洛夫斯基,為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即使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以後也奮鬥不息,寫出著名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鼓舞了一代代的年輕人去為理想而奮鬥。霍金、史鐵生、張海迪都是這樣的人,他們也都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真理。今天,我們的目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偉大的目標,已經激發起,並將進一步激發起億萬人民的拚搏意誌和創造精神。有這種意誌和精神,我們的事業一定會獲得成功。
【一類文升格】
【例文一】
誰也沒想到
今天是劉大爺的生日。
劉大爺早上起床後對老伴說:“老伴,你說孩子們會不會給我過生日?”正在掃地的老伴轉過身,看著劉大爺說:“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記得父母的生日?你要是想孩子們了,我去打電話,讓他們都回來吃飯!”說罷,就要走過去打電話,這時卻被劉大爺叫住:“別打,我就想知道有幾個孩子真正關心我。”
於是,劉大爺就坐在電話機旁,等著孩子們的一聲“生日快樂”。這不,幾個牌友過來了,可劉大爺就是不打。說:“我在這兒等著兒女們來電話!”幾個牌友卻樂開了花,說:“我跟你說,電話你就別等了,還是先打牌吧。這歲數,也隻有我們關心你了!”
劉大爺死活不去。
到了晚上,老伴看著一臉失望的劉大爺說:“沒事,六七十個生日都這麼過了,還急這一個?走,一起去小館子吃去。就我們倆還清靜!”
走在路上,劉大爺遇見二女兒巧雲。劉大爺睜了睜眼,對巧雲說:“今天我請客,上館子吃去。”巧雲興奮了:“爸,你今天有喜事?”劉大爺對巧雲笑了笑說:“你猜。”“中彩票?撿錢?……”高興的事說了一大堆,愣是沒猜中。
到了館子,劉大爺說:“把你姐、你弟全都叫來,說我請客。”巧雲拿著手機邊打邊說:“我說你中獎了吧,還不承認,看今天大方得。”
半小時後,小包房裏坐滿了人。兒子、女婿們說彩票,女兒、媳婦們說美容,把劉大爺老兩口又晾在了一邊。老伴傷心地對劉大爺說:“叫你不要叫這麼多人來,看把你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