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京城有一巧裁縫,遠近聞名。他縫製的衣服,長、短、寬、窄無不合體,穿在身上既舒服又大方。有一位禦史大夫讓他做一套官服。見麵後,他請禦史說一說哪年科舉及第、擔任禦史已有幾年;同時,又向禦史的管家打聽主人的性格——偏偏沒有量尺寸。禦史深感奇怪,心想,做衣服要知道這些有什麼用?這個裁縫該做的事不做,連尺寸也不知道,能做衣服嗎?
幾天後,裁縫把官服送去,禦史穿上,果然合身得體。禦史更覺奇妙,請他來問個究竟。當裁縫回答後,禦史十分佩服。
試問,裁縫是怎樣回答的呢?
[答案:裁縫回答說:“大人身高多少,體形如何,我憑經驗就可以目測出來,何必量尺寸呢?弄清資曆,卻必不可少。年紀輕輕就中進士的,因為春風得意,必然意氣高昂,愛抬頭挺胸,做衣服就要前襟長些後襟短些;年紀比較大,到了中年才中進士,意氣微平,做衣服就要前後一樣長;老年才中進士的,或者做官多年未獲升遷的,略顯消沉,一定愛低頭沉思,做衣服就要前短後長。還有,性格急躁的,衣服應短些;性格緩和的,則要長些。所以,不知資曆,就做不好衣服。”禦史聽後,深表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