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實做了太丘縣令,對觸犯了法律的犯人很是寬厚,主要用道理來教育感化,使犯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可恥的,從而不再犯罪。
當時年成不好,連年荒旱,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許多人不得已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一天夜裏,有個小偷潛入陳實的臥房,躲在房梁上窺伺,不料被陳實發覺了。陳實沒有叫人來捉賊,而是想了一個辦法,感動得小偷自己認罪。
試問,他想的什麼辦法呢?
[答案:陳實穿上衣服起了床,把兒孫們都叫進來。嚴肅地訓導他們說:“君子即使是很貧窮,也能固守節操,不去做有違禮儀道德和法律的事。人活著每時每刻都要自勉。許多違法的人不一定生下來就是壞人,隻是因為沾染了壞習慣。房梁上的君子,就是因為沾染了壞習慣,才落到今天這種地步的。”
小偷一聽,大吃一驚,慌忙從梁上跳下來,磕頭請罪。陳實語氣緩和地開導他說:“看你的模樣,不像壞人。隻要好好改掉自己的惡習,就能重新做個好人。你幹這種事大概也是貧窮所迫吧。”說著,他吩咐家人取出一些布匹和幾兩銀子,送給了這位表示悔過的梁上君子。
此事很快傳播開來,許多被生活所迫而小偷小摸的人都覺得慚愧。從此以後,盜竊的事在太丘逐漸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