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鬆阪牛,其肉質之美味,舉世聞名,稱得上是牛肉中的藝術品。

以下事件是發生在十幾年前的鬆阪市近郊。

某農家有一頭小鬆阪牛被偷了。

搜查過程困難重重,兩年後才找到犯人。

犯人也飼養了六頭鬆阪牛,並將偷來的小鬆阪牛混雜其中。這頭小鬆阪牛已經長大為成牛,從外表看,一點也分不出來。六頭均為黑牛而且無烙印。

但牛被偷的農夫憑著一項證據,從六頭鬆阪牛當中找出了自己的牛。

到底如何區分牛之不同呢?

[答案:牛有鼻紋。

牛鼻中央無毛的部分有紋路,每頭牛的紋路均不相同,稱為鼻紋。牛的鼻紋就和人的指紋一樣,終生都不會改變。

遭竊的農夫在小牛出生時,即在出生證明書上記錄了鼻紋。以此鼻紋和犯人所盜的六頭牛之鼻紋比較,特征一致的牛即為自己的牛。

牛的鼻紋,日本在大正末期已經開始研究。鼻紋的紋路,每頭牛均不相同。根據京大農學係羽部教授的研究,鼻紋可分為四種:

·A型=羽脈狀

·B型=Y字型

·C型=放射狀

·D型=水平型

1975年,首度以此鼻紋為證據,向法院提出。

山梨縣內連續發生了五件偷牛事件。為了辨別被偷的牛,於是提出鼻紋鑒定書。印在小牛出生證明上的鼻紋與可疑之牛的鼻紋相比,特征在20處以上。如果特征一致,即可斷定是被竊之牛。

到現在為止,每年都有40萬頭左右剛出生的小牛做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