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比賽後,周心傑和同學們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師的話也聽得進去了,我又建議班主任委任他擔任班級副體育委員。在兩位體育委員的認真組織管理下,無論是體育競賽還是出操質量,我們班都堪稱楷模,周心傑也因此贏得了同學們越來越多的稱讚,這極大地調動了他組織活動的熱情,也提高了他提升文化課水平的信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我校的深入展開,學校大力倡導“合作學習”,為此我們成立了合作小組,製訂了一係列評比考核製度,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共同促進,一些成績落後的孩子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有了明顯進步。周心傑就是其中一個,他的學習自覺性提高了,特別是課堂發言越來越積極了。
又是一堂討論激烈的語文課。麵對老師拋出的“問題”,同學們有的眼含期待,靜靜地等待老師的提問;有的身體前傾,伸長手臂微微晃動著;還有的情緒激動,口裏念念有詞:“叫我!老師,叫我!”畢竟才上初一,孩子們都希望能有發言、展示的機會,這個我完全理解,可是今天似乎和往常不一樣,在我確定了回答問題的同學後,周心傑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安靜下來,而是依舊伸長手臂,在我眼前不停地揮舞。我心想既然已經確定了回答問題的同學,你認真聽,好好記就是了,幹嘛還晃來晃去的?這不是成心搗亂嗎?是不是最近老師表揚多了,翹尾巴了?再說,今天這堂課已經喊過你兩次了,總要給別人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吧?我故意偏過頭去不理他。
“哎,陳美彬,偏心啊!”什麼?“陳美彬?!”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我的大名確實從周心傑口中毫無顧忌地衝了出來。聲音雖然不大,卻猶如一記響雷砸在我的頭上。雖然學生直呼老師姓名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課堂之上,眾目睽睽,我還是感到作為教師的尊嚴被一掃而空。盛怒之下,我狠狠地瞪著他的眼睛:“你還把不把老師放在眼裏!還懂不懂尊重老師啊!”周心傑一時手足無措,愣在了座位上。
下課後回到辦公室,我憤怒的情緒久久不能平複:這周心傑簡直就是“忘恩負義”,老師對他那麼關心,他卻如此“大不敬”。如果再不好好整治整治,那還不鬧翻天!
放晚學了,我趕忙到教室去找周心傑,想和他聊聊,誰知他早已不見了蹤影。好個周心傑!犯了錯誤還不主動承認,居然就這麼溜了!
第二天上完課,我就將周心傑“請”到了辦公室,厲聲責問他為什麼要在課堂上喊老師名字,為什麼不主動找老師承認錯誤?這一回周心傑的倔脾氣又上來了,他倚靠在椅子上,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不時還用那滴溜溜的小眼睛斜視我一眼,好象在看我的笑話。硬的不行,我便來軟的。我從老師對他的關心,說到一個學生對老師應有的尊重,可是不管我如何“循循善誘”,周心傑就是不為所動。眼看我們僵持不下,一位老教師將周心傑拉到了一邊,向他耐心詢問起原因來。
第三天我從那老教師的口中得知,原來周心傑並不是故意對老師不敬。我平時對他不錯,他在心裏一直很感激,因此,在語文學習上就比其他學科多花了些時間,想以此來報答老師。為了回答好語文課上老師的提問,周心傑前一天預習了很久,可是前兩個問題偏偏沒有回答好,而老師的第三個問題正是自己昨天認真預習到的,心想這是個好好表現自己的機會,就把手舉得老高老高,可我偏偏沒有理睬他,情急之下就脫口說出了老師的名字。原來如此!
聽了老教師的轉述,我逐漸冷靜了下來。學生叫老師的名字真的就是“大不敬”嗎?這究竟有多大的錯誤?在這場“尊重風波”中,我真的是那個沒有被尊重的“受害者”嗎?何況周心傑並無惡意,他是想用這種方式引起我的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