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學生在校期間常見疾病如何預防(1 / 2)

學生在校期間由特殊體質而導致的疾病,由於個體差異、疾病情況不同而很難有統一的預防處理方法,一般根據家長提供的信息,按照學生的個體情況分別采取措施,做好有關預案,針對個別情況及時處理。而一些常見傳染性疾病,輕者危害患病學生本人的健康,重者危及其他學生,再說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因此學校應該盡可能做好有關預防和處理。下麵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和處理。

1.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性疾病指各種病原體經口腔進入人體而後使人發病,並且能由糞便排出病原體的各種腸道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痢疾、副傷寒、霍亂、副霍亂等。

腸道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非常多,病原體可以通過水、食物以及手、蒼蠅、蟑螂等媒體進入人體。另外,病人和身上帶菌的人可以長期排出病原體。人群隻要有一個患病,很快就會傳染給其他人。有一所學校因一名學生患肝炎,當時沒有發現,很快造成班級中其他同學同時爆發流行。有些腸道傳染病也能夠通過其他途徑傳播,如乙型肝炎它能夠經未消毒的針頭或病人的血液傳播,脊髓灰質炎可以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

預防和處理腸道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治理傳染源達到目的。學校應立即采取措施,隔離患病學生,通知家長將其帶回治療,及時在患病學生所在區域進行大麵積消毒,與病人接觸過的學生也要進行體檢或預防性服藥。平時在日常工作中,學校要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保護水源,搞好廁所衛生,嚴格糞便和汙水處理,消滅老鼠、蒼蠅、蜘蛛和蚊子等有害動物。教育學生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不喝生水、瓜果要衝洗幹淨後吃,不吃變質的飯菜等衛生習慣,配合防疫部門做好預防接種工作。

2.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疾病主要是通過空氣、飛沫、灰塵吸入人體後導致的病症。病人咳嗽、吐痰時可將病原體排出體外進入到空氣和灰塵中,再傳給他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有麻疹、水痘、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發病率特別高,流腦的死亡率也最高。

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傳染期主要是在發病期,病愈之後傳染性相對減少,因此必須做好早期的治療和預防工作。當然也有例外,如白喉、流腦、百日咳等病愈後還有可能傳給他人。呼吸道傳染病多在氣溫較低的冬春季發生,人們在室內活動時間相對增多,人群聚集可加速呼吸道傳染疾病的流行。另外,大氣寒冷,人體受涼後抵抗力容易下降,也是誘發病的一個因素。

如果發現學生有呼吸道傳染病,症狀較輕的可以繼續上課,但必須要注意做好隔離衛生工作,病情較重的必須回家休息治療或到醫院就醫。學校要教育學生不要隨地吐痰、擤鼻涕,咳嗽打噴涕時要有手帕捂住口鼻。教室最好每天開兩次窗戶通風透氣,每次10分鍾左右。發現有患病學生,最好用食醋熏蒸教室、宿舍,殺滅空氣中的病菌。預防接種也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途徑。有些傳染病如不進行預防接種,一生中早晚都要被傳染,如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學校應該宣傳傳染病的有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