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祖馬·加斯帕裏尼領導的一個跨國聯合研究小組有一個重大發現:在距今約1.35億年前恐龍生活的侏羅紀時代,地球上同時生活著一種稱霸海洋的巨型鱷魚。與現在的鱷魚相比,這種史前鱷魚擁有少但更鋒利的牙齒,其“凶猛”的特性表現得更為顯著,科學家甚至推測這種鱷魚很有可能攻擊恐龍。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古生物學家的這一研究成果。
這種海生鱷魚被科學家命名為“達克薩拉斯·安蒂尼安西斯”。與這個冗長晦澀的學名相比,科學家為它取的昵稱“哥斯拉”則顯得有趣好記得多,“哥斯拉”是一部好萊塢同名科幻電影中怪獸的名字。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數學和生物科學研究所的迪戈·伯爾教授利用其設計的先進軟件,對“哥斯拉”的化石進行了分析,由計算機繪製出外形特征,從而確定其所屬譜係。他發現,“哥斯拉”更接近於鱷魚家族。它的鼻孔、眼窩、骨骼及嘴巴形狀等很多地方都顯示了與鱷魚家族的聯係,尤其是其頜骨部位的溝槽,更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研究者認為“哥斯拉”應屬於海生鱷魚一類,隻是它的外形與鱷魚家族的其他成員不太一樣而已。
參與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說,“哥斯拉”屬於鱷魚家族中樣子最怪異、最另類的一個分支。它身體長約4米,在目前為止發現的所有鱷魚種類中,它的體形並不是最大的,也不是唯一可以在海中生活的,但令人吃驚的是,這種生活在史前時代的鱷魚與大多數其他種類的鱷魚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哥斯拉”有恐龍一般的巨大頭顱、鱷魚一樣的身體、魚一樣的鰭。一般的鱷魚通常有一個長而纖細的口鼻輪廓,牙齒大多超過100顆,形狀細小,用於捕食魚類等小型動物。與之相比,“哥斯拉”的口鼻形狀明顯短粗,它的嘴長約45厘米,52顆鋸齒狀的利齒森然排列,可以更方便地捕食海中身形較大的爬行動物。此外,這種巨鱷沒有現代鱷魚那樣的四肢,隻有像船槳一樣的鰭和垂直向下的魚一樣的尾巴。
此前,人們在世界各地曾陸續發現各種巨鱷存在的證據。1892年,人們挖掘出一些巨大的骨骼碎片和牙齒,經專家論證認為這是一種相當恐怖的巨型鱷魚的化石,後來科學家將這種鱷魚命名為“恐鱷”。科學家還在恐鱷化石附近發現了許多鴨嘴龍的骨骼化石,有些骨骼上還帶著傷痕。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傷痕極有可能是恐鱷所“賜”。食草的鴨嘴龍身高可達9米多,推測體重可達12噸,是一般恐鱷的兩倍。然而在7500萬年前,當這些龐大的鴨嘴龍來到沼澤岸邊找水喝時,竟被比自己小得多的恐鱷咬翻在地生吞活剝。
1997年到2000年間,在非洲撒哈拉“伽都法噢瓦”地區,古生物學家搜集了重達20噸的化石,其中包括幾塊約1.8米長的完整古鱷頭骨及大量脊椎、肢骨和鱗甲片化石。麵對拚裝出的化石個體,人們目瞪口呆:這種鱷魚從頭到尾長約12米,估計體重超過8噸。“血盆大口”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嘴,因為僅它的嘴就長達1.8米,裏麵生著100多顆匕首似的獠牙。探險隊的古生物學家將這種鱷魚命名為“薩科蘇克斯”,意即“食肉動物之王”。
這幾種史前巨鱷化石的發現,向傳統的古生物觀念提出了重大挑戰:中生代的生物圈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那樣由恐龍完全主宰。從發掘的化石來看,鱷魚不僅能夠與恐龍同時存在,而且似乎比恐龍還要凶猛,更有甚者還能躲過白堊紀末期萬物滅絕的大劫難,也許它才是那時地球真正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