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早就發現,哺乳動物的壽命長短和他們的體重有著一定的比例關係:身體越大,壽命越長,反之亦然。我們知道大象的壽命比馬長,馬的壽命比狗長,狗的壽命又比兔長,兔的壽命又比鼠長。雖然這個規則不是對所有哺乳動物有效,但確實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原來個體小的動物並非“省油的燈”。
為了維持生命,在同樣的體溫下家鼠每千克體重耗費的氧氣要比大象多得多。高速的新陳代謝過程帶來的是相對多的自由基等引起衰老的副產品,所以小個子動物壽命相對短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類卻是一個例外。按照體重與壽命關係可以推算人的壽命應該是15—20年,這顯然與實際情況極不相符。原因很簡單,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動物,從遠古時起就懂得生火取暖,穴居建屋,製衣蔽體,愜意的住宅、各種質料的服裝以及現代的空調等實際取代了早已退化的毛發功能,大大改變了處於自然動物狀態的單位能耗規則。
用進化論解釋就是:腦容量大就更聰明,顯然是一種生存優勢。腦科學研究也表明,人體的衰老主要是腦細胞的死亡。中老年人每天雖然有近10萬個腦細胞死亡,但人的一生中僅啟用腦細胞總數的1/4。若能長期堅持勤於用腦,腦神經根還會萌發出更多的新生腦細胞,而且這些腦細胞會變得更加粗壯、樹突更豐滿,其腦部血管會始終處於舒張狀態,給大腦帶來更多的營養和氧氣。強有力的大腦也能更準確更協調地指揮全身各係統各器官的功能活動,人也因而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