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生薑豉湯方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生薑五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服。
柴胡加芒硝湯方
於小柴胡湯方內,加芒硝六兩,餘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餘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證並在第三卷內。
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黃芩人參(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薑(一兩半,切)柴胡(四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趙本卷四載此方,服下有“一升”二字)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幹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醫統本有“擘”字)。上八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黃芩(三兩)幹薑(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
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餘依黃芩湯法服。以上五方,病證並在第四卷內。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大黃(一兩。趙本卷六載此方,作“大黃二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藥湯方
於第二卷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三兩,隨(醫統本作“通”)前共六兩,餘依桂枝湯法。
四(趙本四上有“當歸”二字)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趙本卷六載此方)
當歸(二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桂枝(三兩,去皮)細辛(三兩)生薑(半斤,切)大棗(二十五枚,擘)吳茱萸(二升)。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以上三方,病證並在第六卷內。
四逆加人參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人參一兩,餘依四逆湯法服。
四逆加豬膽汁湯方
於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餘依前法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以上二方,病證並(醫統本作“並”)在第七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