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教師轉變角色:應走進學生的心靈(6)(1 / 2)

教師是人類社會文化科學發展中承前啟後的終結和紐帶,是以對學生的心靈施加特定影響為其責任的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必定以愛和尊重為核心內容。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尊重首先表現在對學生作為生命的愛和尊重。學生的未完成性和可塑性,是教師愛的出發點。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教師對之愛和尊重的歸宿。教師愛並尊重的不僅是成功的他們,更多的應是在成長道路上遭遇挫折、失敗甚至是令人失望的他們。教師的愛和尊重,不僅是明媚的陽光,還應是暗夜中暖暖的燈光,無時不在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在教育生活中,這種愛和尊重具體表現在尊重學生在師生關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真正關注並感興趣;尊重學生作出的選擇以及對問題的看法(即使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對學生的錯誤給予理解與寬容,並且能及時擺脫學生的不良行為(如學生不尊重教師及其勞動)的影響,引導建立民主型師生關係。

學生對教師的愛和尊重表現為對教師職業精神和辛勤勞動的愛和尊重,對呈現在麵前的博大的知識和無盡的智慧的愛和尊重,以及對教師人格的愛和尊重,但不包含對教師權威的崇拜、迷信和盲從。作為未成年人,學生在不停地成長著,積極地汲取所有可以獲取的知識營養。他們對教師的愛和尊重是虔誠的,是純潔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事例很多。當教師需要幫助時,總是有無數雙小手伸出;當教師疲憊時,總能望見許多充滿感激的眼睛;當節日到來時,教師總會收到無數裝載愛和尊重的卡片……但是,民主型師生關係還需要學生走進教師的生活,了解作為社會的人的教師的生存狀況,理解作為社會普通公民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尊重教師的“不完滿”以及由此而發生的一切。教師不是完人,其知識、能力乃至品格都可能存在缺陷,這尤其需要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

民主型師生關係中,師生間相互的愛和尊重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那種認為教師的付出是高貴的,隻需要一點就應該得到學生的許多的說法就是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的誤解和褻瀆。作為平等的人,付出的愛和尊重也是平等的。如果真的存在上述的不平等,那隻能說明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尊重的稀缺以及學生對這種愛和尊重的渴求。而如果有一種師愛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和定向的反應,那麼這種愛就是蒼白無力的,是無效的,不是民主型師生關係需求的愛。例如,有的教師“為了學生”而上課拖堂、課外補課(即使是不收費的),但卻得不到學生的認同和積極的反應。

(四)對話是民主型師生關係中師生交往的主要形式

人作為一種語言動物,不僅可以用語言思考真理和探索生活,還用一種語言方式來表達自己,以展現自身存在的生存方式。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的交流來傳遞信息,實現交流情感。但隻有平等、自由、充滿愛和尊重、協調、富有情趣和美感、時時激發新意和遐想的交談才能真正實現彼此的溝通和理解,並使交談雙方的生活獲得新的意義。這種交談就是對話——是民主型師生關係形成的途徑,也是民主型師生關係中交往的主要形式。

師生之間是“我——你”的主體之間的關係。對話的過程就是“我——你”之間共享經驗、相互造就的過程。在教育生活中,師生對話的目的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中包含民主型師生關係),以利於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在對話過程中,師生雙方從各自理解的前提出發,並最終要達成一種“視界的融合”。教學中的對話應是發生在雙方自由的探討中或自發的討論中,發生在師生雙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發生在雙方認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教師不以自己的年齡、經驗和知識水平為資本居高,而是與學生坐在一個平等的位置,直言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不僅提供結果,更有對過程的詳述。學生也不以自己的所謂的無知和幼稚為羞,在教師麵前坦陳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當觀點之間發生了衝突和碰撞,並且演變成不帶有主觀上故意壓製或屈服的爭論時,真正的對話就開始了。這種對話的結果是新的觀念或思想的誕生。哪怕隻是一點小小的進步,這種進步也是教師和學生直接體驗且影響深遠的進步和生長。

在民主型師生關係中,師生間的對話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與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這樣就免於流為“獨白”或“假對話”。作為生活的教育,學生是其中的重要主體。學生的生活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組成。當對話的主題遠離學生的生活,不僅違背生活教育的原則,也剝奪了學生的話語的機會。除了對話範圍較為寬廣以外,民主型師生關係中的對話還具有較高的頻率。在師生共處的所有時間裏,對話都可以發生。偶爾“心血來潮”的對話難以建立民主型師生關係,也無法體現師生關係民主的程度。

二、師生平等對話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的天地,教師講,學生聽,幾乎整節課都是教師的一言堂,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雲裏霧裏”。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沒有展開自己的想象空間,對所學內容沒有深刻理解,沒有鞏固,所以遺忘得也快。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充分發揮。教師應該通過民主執教,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知識,同時,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這將更有利於對他們創造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