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作為中國對國外廣播唯一的國家級電台走過了與祖國共同成長發展的半個多世紀。進入21世紀,隨著傳播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國際關係格局的不斷變化,國際傳播理念也在不斷更新。構建現代國際廣播體係已成為當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戰略發展目標。應時而變,與時俱進是筆者所從事對老撾廣播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對老廣播的機遇與獨特地位
國際台老撾語廣播開播於1956年,為向老撾人民介紹中國、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作出了很大貢獻。2003年12月18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創辦了老撾語在線廣播。2005年6月全麵實行欄目頻道化,現有11個頻道近80個欄目,每天翻譯更新量約13000多字。該網站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月點擊率達到13萬。2006年11月19日,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老撾首都萬象建立的CRI萬象FM93.0廣播節目正式開播,老撾語節目有6.5小時,包括新聞、專題和音樂節目,其中新做4.5個小時的新聞和音樂專題,這在老撾語部對外廣播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目前,在老撾首都萬象,聽眾可以收聽到來自老撾國家電台、老撾萬象市電台、越南之聲電台和泰國電台的調頻節目以及CRI萬象調頻台。CRI萬象FM93.0調頻台的老撾語廣播是一套以音樂節目為主體的調頻節目,節目開播至今,一直廣受老撾聽眾喜愛,老撾語部甚至接到多家老撾企業谘詢調頻台廣告業務的電話。從某種角度來說,萬象調頻台的老撾語廣播已超越傳統無線廣播,成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老廣播的重要手段。
在互聯網方麵,2003年12月創辦的國際在線老撾語子網站是全球首家老撾語網站,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老短播和調頻節目均能完全實現網上收聽,老撾國家通訊社—巴特寮以及它的國家電台,大量來自中國的信息都源自國際在線老撾語子網站,老撾語在線廣播在老撾受眾心目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二、對老廣播的思考與建議
1.有的放矢
長期以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老廣播是以短波為主要的傳輸工具。進入21世紀,從無線廣播到在線廣播,從在線廣播到開設落地調頻台,對老廣播已經一改短波廣播節目收聽效果欠佳的短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對對老廣播部而言,短波節目覆蓋了老撾100%的地區,萬象調頻台占有20%老撾收聽群體,國際在線老撾語子網站則讓受眾群更加廣泛和年輕。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老廣播已擁有了多種傳播模式,怎樣做到有效和可持續發展,提升節目質量是毋庸置疑的。
深入調研,是提升節目質量的有效保證。調研可以迅速及時地反饋各種傳播模式的整體情況,更好地反映部門運作方向。畢竟,受眾是廣播進行大眾傳播活動的唯一的也是終極的目標。要提高節目質量,就需有效掌握受眾心理,故受眾需求應放在第一位。
對老撾受眾而言,由於郵費價格較高、不是萬國郵聯的成員以及老撾聽眾沒有寫信習慣等多種因素,廣播聽眾調查問卷以及網上受眾調查,不足以普遍反映受眾的真實以及客觀願望。國際台對老廣播近年來僅舉辦過一次聽眾見麵會,尤其是萬象調頻台開辦以來,受眾的收聽習慣,接受方式均不能完全掌握,改版以及提高節目吸引力等相關舉措不能完全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走出去到對象國或者委托在對象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以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客觀的評價來深入調研,對提高節目的貼近性,提升節目質量應有很大幫助。
2.自我推介
以2009年9月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老撾國家主席朱馬利訪華期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老撾語部完成對其專訪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