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萬欣
新聞是無線廣播和在線廣播報道的主體。新聞如何做到短而實、短而活,在新聞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最近幾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無線廣播和在線廣播的新聞報道方麵做了很多積極的改進,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短新聞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方麵恐怕首先是思想認識問題,有的怕短新聞分量輕,對能否反映重大主題有懷疑;有的熱衷於大而全的報道,忽視了短新聞的報道;還有的認為采寫短新聞出不了成果,等等。
事實上,新聞以短為主,這是老規矩、老原則。早在上世紀40年代,胡喬木同誌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過《短些,再短些》的文章,提出新聞五分之一應是100字到400字的短新聞。當年新華社也提出:“一條新聞每條在200字左右,專稿在1000字左右。”理由是:短,才能使新聞條數多;短,才能使報道的覆蓋麵寬廣;短,才能使人易記易理解;短,才能使新聞節目多樣化。廣播新聞對受眾而言就尤其要短。
筆者現就無線廣播和在線廣播短新聞采製談一些看法。
一、主題集中,一事一報
要在廣播節目中實現短新聞,節目內容一定要集中一個主題、突出一個中心,這樣新聞才能短而實;對有些重大題材,可以集中在一個側麵上,體現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廣播新聞,尤其對國外的廣播新聞,要在不到15分鍾的時間內播出十多條新聞,就要條條新聞真正做到短而實、短而活。采製好短新聞,需要我們的記者和編輯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和業務技能。
二、精心篩選素材,巧用事例
我們的會議新聞報道較豐富,近年來突破了原來會議報道的程式,使會議新聞報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還要一種創新。新聞要做到短而實、短而活的關鍵是認真篩選材料、巧用典型材料,突出時效性、新鮮性,以小見大,加深內涵和思想性,增強可聽性、可讀性。
三、語言運用準確、簡潔
新聞語言是帶有新聞特性、適合信息傳播的實用語言,講究的是準確、簡潔、通俗易懂,短新聞尤其如此。
1.開門見山,切忌寫套話、空話
短新聞的采寫要開門見山,少說空話。短新聞寫作,一定要實打實,防止空對空。這些年來,我們廣播新聞中“在會議精神鼓舞下”、“學習了……貫徹了……認識到……”等模式逐漸消失就是一大進步。
2.善於概括,壓縮過程
有些短新聞做到了一事一報,但有時一件事情的過程和內容很複雜,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明了地加以報道,就要求敢於和善於概括。新聞的概括是對主要事實的壓縮,不是空講道理。
3.文字精練,多用短句
我們的漢語實際上非常講究簡練,新聞采寫在用詞造句上一定要注意字斟句酌,多加推敲,切忌堆砌成語或華麗而無用的詞藻。要多寫短句,這在廣播新聞寫作中尤為必要。
另外,廣播短新聞在采編中還可適當使用現場錄音、同期聲等,以增強現場感與信息的權威性。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無線廣播和在線廣播有很大部分是用多種外語播發的,新聞報道要信、達、雅地翻譯成外語。短新聞的翻譯也是創作活動的一部分,新聞雖短,既需要上述四點要求,還需要譯者和播音員具有與記者一樣的素質和工夫,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能夠分析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正確把握新聞導向。
社會在前進,事業在發展,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倡導采編和譯製更多更好的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