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沉默的守夜人(1 / 3)

第一章:衝突開端

當夏日的第一縷光灑向這片靜謐的山穀,打穀坪宛如晨光中的舞者,輕輕抖落夜的紗幔,刹那間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活力。林誌宇睜開惺忪的睡眼,打了一個嗬欠,被窗外的喧鬧聲從周公那兒喚回。曾經空蕩蕩的街道如今熙熙攘攘,人潮如湧。街邊的小店紛紛拉開了卷簾門,各類特色商品琳琅滿目地擺滿了貨架,老板們操著或本地或外地的口音,熱情地招呼著過往的行人。

大街上,五彩斑斕的水果攤散發著誘人的果香,新鮮的山果堆積如彩繪的丘陵,色澤誘人;手工藝品攤位前,精巧的木雕、絢麗的織錦吸引著遊客駐足挑選;小吃攤的煙火升騰而起,吱吱冒油的烤串、熱氣騰騰的本地米粉,香味彌漫在空氣中,撩撥著人們的味蕾。

廣場上,孩子們手持著五彩的風車奔跑嬉戲,歡笑聲此起彼伏;老人們坐在樹蔭下,悠閑地扇著蒲扇,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度假的人們穿著輕薄的衣衫,漫步在小鎮的每一條小徑,時不時停下腳步,用相機定格這美麗的瞬間。

遠處的仙女湖邊,遊船如織,船夫的號子聲與遊客的驚歎聲交織在一起,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湖麵上。而那一間間臨湖而建的客棧,早已被預訂一空,陽台上晾曬的衣物隨風飄動,宛如五彩的旗幟,宣告著小鎮的熱鬧非凡。上萬人的歡聲笑語、腳步聲、談笑聲,彙聚成一曲獨特的夏日樂章,奏響在這大山深處的小鎮,久久回蕩。

打穀坪背後的玉屏山宛如大地隆起的翠玉,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從山腳向上望去,連綿的山峰在雲霧間若隱若現,恰似一幅水墨丹青。漫山遍野的樹木鬱鬱蔥蔥,枝葉繁茂,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灑下,在地麵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山間清泉潺潺流淌,沿著山勢蜿蜒而下,彙聚成有幾百畝寬的仙女湖。

十年前,打穀坪還是被歲月遺落的孤子,蜷縮在大山的褶皺深處,與外界的喧囂徹底隔絕。那蜿蜒而出的小路,猶如一條瘦骨嶙峋的長蛇,艱難地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是它與外界僅有的一絲微弱聯係。雖然距離縣城隻有一百多公裏的路程,但是有一批八九十歲的長者,他們一生都沒有去過縣城。

不知什麼時候,人們厭倦了城裏的喧囂,被這裏的寧靜所吸引。政府搭台,商家唱戲,新建了許許多多的度假樓盤。有的在鎮上,有的在半山腰,有的臨湖,有的麵山。一條雙向四車道的快速旅遊環線通車後,到縣城隻需要一個多小時。原來的打穀坪,也就二三十戶人家,雞犬相聞,十幾分鍾就可以走一個來回。現在望去,不亞於川西規模小些的縣城,即便是開車,從東頭走到西頭,都要半個小時。

人最多的七月八月,據說會有五六萬人,一早一晚,路上黑壓壓盡是散步的人。隻可惜除了這個時間,打穀坪比十年前的人還要少,隻留下一些老病殘!年輕人全進城裏去了,以至於原來還馬馬虎虎有幾個學生的小學和中學,最終不得不解散!

打穀坪派出所,也隻有在七八月時,才滿編滿員按時作息,換作平時,輪流一個人上山看看就行。這種季節性的人口流動,給打穀坪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派出所的警力配置顯然無法應對突增的人流,尤其是在旅遊高峰期,各類治安問題頻發,糾紛不斷。盡管如此,派出所的民警們依然盡力維持秩序,確保遊客和居民的安全。到了淡季,打穀坪恢複了往日的寧靜,派出所的工作重心也隨之轉變,更多的是處理一些日常瑣事和鄰裏糾紛。這種巨大的反差,使得打穀坪的社會治理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潮汐現象”。

林誌宇本來是縣刑警隊的,原來常年紮根於此的所長劉亞軍調到縣經偵隊後,臨時以“打穀坪”鎮派出所所長的身份前來支援工作。

林誌宇推開窗戶,點燃一支煙,輕輕吐出一圈煙霧,半眯著眼睛看著街道上的繁華。突然,腰上的手機發出一陣悅耳的鈴聲,打破了屋內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