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提供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教學資源(4)(1 / 2)

分析:這個作業案例,我們要求學生可以以自由組合的形式來解決,也可以以個體為單位解決,並且給予了一周的完成時間。這些新的做法,改變了以往的作業形式,很受學生的歡迎,他們的積極性都很高。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既能操練所學過的知識,強化解題技能,又能將新、舊知識聯係起來主動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體係,體驗到數學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我們發現,很多同學都樂意與夥伴們組成小組,集體來解決問題。並且在組合過程中,同學們挑選合作夥伴的標準不再是“成績”。那些成績一般,但閱曆廣、生活能力強的孩子成了同伴爭相邀請的對象。同時,為了讓所有孩子都得到鍛煉和發展,我們教師還會隱性地創造機會,讓學習能力懸殊的同學整合成一個小組,以能力強的帶動能力弱的,在活動中各自負責自己能力擅長的部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鍛煉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提升各層次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作業的選擇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自主鑽研的舞台,激發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了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得到個性發展。同時,作業選擇在麵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又及時關注“學困生”和“資優生”,讓他們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平行發展,體現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深化,是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探索9:融入公平意識的信息科技教學設計作者為上海市第十中學王文輝。

教育公平具有多個層次的含義。微觀層麵的教育公平包括課程中的公平、教學中的公平和教育評價中的公平。將公平意識融入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享受,無疑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

一、“迷失”在教學設計中的公平意識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傳統的教學設計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的傳授為目標,最常見的是“五段式教學法”——組織教學、複習過渡、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表4是常見的“計算機硬件”章節的教學設計範例。

從教育公平的視角去審視以上案例,我們發現該教學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1.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忽視學生的課堂活動在上述案例的教學設計中,完全按照知識傳承的脈絡撰寫,說明設計者濃重的教師本位觀念,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活動。我們可以想象該教案應用於真實的課堂,一定會呈現教師一味說教,學生一味傾聽的現象,造成課堂表4“計算機硬件”章節的教學設計課程導入:信息技術的含義。

講授新課:

(1)計算機係統分為硬件係統和軟件係統兩部分。

(2)計算機硬件係統一般分為五部分。

①輸入設備:使計算機從外部獲得信息的設備。

②輸出設備:把信息處理的結果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設備。

中師生地位的不平等。

2.媒體資源設計的缺失

在上述案例設計中,缺乏教學媒體的設計。一般教師會采用視頻或PPT作為媒體資源。如果在一般教室中上課,投影放置於教室前端。根據場理論,信息的傳播性與距離密切相關。那麼前排的同學比後排的更容易獲得教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育的不公平。

3.評價的缺失

整個教學設計中,沒有評價的設計,沒有對學生學習進行反饋。

二、教學設計的重構與反思

1.教學設計的重構

我們從教育公平的角度,嚐試對教案進行重新設計。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主張遵循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案例的設計以項目的形式推開,采用建構主義教學設計自頂向下的設計思路,即先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思考;然後通過學生的個體、小組的活動,在完成項目設計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表5是重構的教學設計案例(節選自教學過程部分)。

表5重構的教學設計案例(節選)

項目名稱:模擬攢機

第一階段:信息收集與整理

教師活動教學媒體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你是否想購買一台速度又快,價錢又實惠的電腦?你是否被各種電腦廣告搞得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PPT演示【觀看】【聆聽】情境引入,提高興趣【情境】假設有5元資金,製定一份購買個人計算機的計劃,要求對各部分配置的品牌、型號選定的理由加以說明PPT演示【討論】①學生通過討論確定自己承擔的任務②製定小組協作計劃書小組協作,任務分工【個別指導】